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515篇
科学研究   54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40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浙江古镇盐官旅游资源优化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镇盐官的旅游资源优化开发需要坚持整体性、独特性和可持续发展三项原则.在开发策略上,要明确定位、拓展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根据钱江潮的特点深度开发、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2.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价值归宿是为教育主体赋能、为教育系统赋能.何以可能、如何赋能是其核心问题.人工智能交互是人工智能赋能的关键,如何理解并运用其视觉交互方式,扩展实践赋能空间,增强实践赋能"活性"是需要研究的重要环节.本研究结合研究文献和实践应用考察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形态及特性,在"交互赋能"观念下分析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交互形态及视觉交互方式;立足"可视化"研究和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了视觉交互的"赋能"通则;最后在教育赋能层面上从学与教两个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视觉交互应用为教育主体带来的影响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认为,可见性、可变性与智慧性是人工智能视觉交互应用的三大赋能通则.人工智能视觉交互的赋能实践,可充分发挥赋能通则的认知"内辅"与互动"外辅"效用,设计并运用视觉交互方式与形态,从认知方式到行动策略全面促进学习,从个体差异到群体共性精准改进教学,并在赋能行动的智能理想与教育现实间辩证地应对人工智能交互赋能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3.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未来20年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奋斗目标。学习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被赋予了特殊内涵,且具备全纳性、全程性两大功能性目标。树立“大职教观”,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职业教育体系,经历学习者、学习机构、学习制度的转变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4.
中学语文教育中有许多美育因素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有山水风光之美,人之美,结构美等十余类;实施审美教育可从注重导读、创设情境等六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85.
语篇理解中的知识利用:阅读教学中的认知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利用的前提是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储存,而知识的获取、储存和利用可以概括为“概念-关系结构”这种最基本的形式。学习者只有充分利用这一形式,通过激活扩展、推理和更新三种认知操作,分析文内衔接手段、篇章结构、信息排列特征,对作者写作目的和篇章意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86.
在当代传坛,郭久麟集传记文学作家和研究家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双栖型传记文学家。文章论述了郭久麟的传记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7.
GNUgettext组件解决方案以其使用简单,适用面广等优点,正逐渐成为GNU/Linux上信息国际化的标准。结合实例阐述了GNUget-text的逻辑框架,着重分析了每一实现步骤中的关键问题;基于GNUget-text,用户可开发出具有多国语言信息的国际化程序。  相似文献   
88.
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发展,在阅读古代文献时存在诸多问题,怎样正确阅读理解古代文献的意义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着重从静态意义、动态意义、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等几个方面谈正确阅读理解古文。  相似文献   
89.
外约旦在1945-1949年间的阿-犹冲突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特殊角色。这一时期外约旦对阿-犹冲突政策的核心是“大外约旦计划“,这一政策对冲突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第一次阿-犹战争的结局。  相似文献   
90.
大学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为推进大学素质教育,我国高校实施了课程改革的实践,对改善课程状况虽取得了一定促进作用,但就其实践分析认为:要达到大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仍未走出困境,对现行大学课程改革仍须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