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46篇
科学研究   22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任何祖先、民族、文化、文明的兴起,自然社会万事万物的诞生,自有其发祥地。东坡躬耕地在黄州,东坡居士自号于黄州,东坡文化始铸于黄州,东坡文化的发祥地自然就是黄州。有当事人苏东坡和历代权威学者的文字记录为证,勿庸置疑,无人可以否定。  相似文献   
82.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是落实改革的保障。在此,通过阐述课程标准构建意义和作用,及与教学大纲关系,以化工分析专业化学检验课程为例,对工学结合下化工分析专业课程标准制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3.
走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困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列。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师资水平、教育经费、课程资源、管理评价等方面的限制,不少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显得困难重重,无所适从;有的学校在实施中出现了“变形”、“走样”,曲解了校本课程的性质,造成校本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何使这一热点“亮起来”,难点“化解开”,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践…  相似文献   
84.
85.
86.
绿色化学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更应该贯彻绿色化学、绿色实验这一理念.针对国内目前关于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从思想体系角度进行研究尚属空白的现状,本文分析了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教育的现状并运用绿色化学理念对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思想体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87.
饶治华 《收藏》2006,(3):50-51
前不久,笔者又走访了好友的仿古瓷厂,其仿古技艺真是“一日千里”,前一个月还可识别他的“杰作”,今天却已不能辨认了。  相似文献   
88.
89.
社会体育概念管窥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回顾了“社会体育”一词的由来及其在日本产生及发展的过程。论述了“群众体育”一词在我国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以及其与“社会体育”的关系,进而对“社会体育”的概念进行了定义。  相似文献   
90.
According to user innovation literature, users can create important innovations and the novel functionalities embedded in those user innovations often become the sources of subsequent innovations by both other users and manufacturers. However, manufacturers are often hesitant in commercializing an innovation created by a single user due to the uncertainty around the market demands. We propose that such hesitancy will decrease whe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other users source knowledge elements from the focal user innovation and reproduce the novel functionality. Once the focal user innovation is commercialized by manufacturers, other users can purchase the novel functionality from the market rather than reproducing it in house. We propose that users capable of drawing on innovation resources are more likely to maintain in-house reproduction of the focal user innovation than users low on innovation resources. By using the Vector Autoregressive (VAR) model and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RF) analysis method, we analyze knowledge sourcing activities from financial software patents data, and the findings provide empirical supports for our propos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