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3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教育   4984篇
科学研究   710篇
体育   674篇
综合类   623篇
信息传播   1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81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620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人民币升值的态势不可阻挡,到2010年10月15日,人民币比2005年7月21日升值了近20%,再升3-5个点,中国外贸企业就开始大量倒闭,若升10个点,就可能全军覆没。如果中国没有能力阻止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我们只能接受"凤凰涅磐"的事实。但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坏事有可能变成好事。  相似文献   
172.
情景缺省的存在是跨语言、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障碍,翻译者作为不同语言和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语接受者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理解源语内涵,消除交流障碍。  相似文献   
17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学校明确办学定位,解决学生就业的需要,是企业、学校及学生多方共赢的选择.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与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例,阐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中,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设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打破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按照工作过程安排知识点,在教学中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学习情境设计的方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解决学生就业和生存问题,同时平衡好学生长远发展问题,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帮助学生从容面对未来不可预知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4.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学校明确办学定位,解决学生就业的需要,是企业、学校及学生多方共赢的选择。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与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订单武人才培养为例,阐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中,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设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打破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按照工作过程安排知识点,在教学中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学习情境设计的方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解决学生就业和生存问题,同时平衡好学生长远发展问题,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帮助学生从容面对未来不可预知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5.
今天的广西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但到明朝时地方教育基本与内地的正规儒学教育相同步,正规、明确的儒学教育大大加快了广西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步伐。在国家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广西地方官员与各界人士努力推行儒学教育,致使儒学教育在战火纷飞的广西社会中不断强化,为清朝广西儒学教育的繁盛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6.
《论语》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代表。因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对它的理解和传承尤为重要。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解读之中虽有独到之处,但注释之下有不够精准之嫌。兹就其译注中不妥之处,从词义考证入手分析论证,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77.
理解在整个翻译实践过程中占据首要位置。刘绍龙教授将翻译的理解过程分解为语音/字词识别、句法分析和语义表征以及在此三个层次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针对此翻译理解的交互作用模型,对各层次的补偿是与翻译理解环节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也是对刘教授翻译理解交互作用模型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8.
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特定历史文化因素的综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下层尚武精神主要表现在民间习俗、社会教育、日常礼仪、女子尚武、文学艺术等方面。作为一种大众性社会行为,其实质上是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外在表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下层尚武精神强化了中华先民不畏强暴、不惧战争、敢于反抗、勇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固化了中华民族业已存在的爱好和平和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使其深深地烙印在中华儿女的民族意识之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固有要义,为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注入了崭新的内涵,形成了民族尚武自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9.
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继承了清末的土地开垦政策。与此同时,一些社会名流也主张土地开垦。促使这些政策和主张出台的社会因素主要有:战争、灾荒以及人口增长。在这种政策和主张的推动下,我国边疆地区的土地被大量开垦,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民国时期土地开垦政策出台的过程,对于今天开发和建设边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0.
关于罗贯中之籍贯,以山西太原说与山东东平说之争论最为激烈。主山西太原说者,依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认为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主山东东平说者,依据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认为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又有学者提出"东太原说",致使罗贯中籍贯的争论更加复杂化。罗贯中籍贯山西太原说的合理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证:"山西太原说"有直接而明确的文献记载,"山东东平说"则至今未发现有直接而明确的文献记载;庸愚子序"东原罗贯中"之"东原",不仅指山东东平,也指山西太原,"东原罗贯中"应是山西太原罗贯中之意;古今只有一个位于山西的太原,所谓山东之"东太原郡",是个侨置而虚设在山东的地名,有郡名而无实地,其实质指的还是山西太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