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14篇
  免费   2327篇
  国内免费   4104篇
教育   8890篇
科学研究   589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324篇
综合类   1939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557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548篇
  2018年   769篇
  2017年   816篇
  2016年   871篇
  2015年   985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1007篇
  2012年   1290篇
  2011年   2753篇
  2010年   1787篇
  2009年   1412篇
  2008年   1743篇
  2007年   1496篇
  2006年   708篇
  2005年   777篇
  2004年   1744篇
  2003年   972篇
  2002年   1142篇
  2001年   611篇
  2000年   459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342篇
  1996年   256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66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5篇
  196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91.
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模型测算,预测2010年我国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房地产投资和供给较快增长,房地产需求稳中有升,市场处于景气状态。主要原因有:宏观政策鼓励房地产健康发展;购房愿望和能力仍支撑刚性需求;通货膨胀预期刺激短期需求;土地供给制度制约市场供给;上游产品涨价传导到房地产市场;城市化新趋势推动房地产发展等。文中最后就房地产制度建设、调控政策、抑制投机以及城市化新挑战等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2.
试论耕地保护的非对称利益冲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泽斌  刘卫东 《资源科学》2010,32(7):1400-1406
人们在权衡耕地保护利益冲突时往往采取了区别对待的非对称处置方式,使得耕地保护收益被严重低估和耕地资源利用未发挥到最高最佳。耕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非对称冲突主要包括:耕地保护成本收益的非对称核算;耕地占补平衡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非对称冲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土地资源收益的非对称冲突;耕地资源保护与耕地资产经营的非对称冲突。基于耕地保护非对称利益冲突的政策启示是:要提高人们耕地保护的供给意愿,应该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提高收益,把耕地作为一种资产来经营,作为一种价值工程来开发,充满无限商机。实施耕地保护的区域经济补偿,以矫正耕地保护的外部经济性,让耕地保护者真正有利可图;二是协调发展,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使耕地保护成为实现农业区域专门化,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效益的手段,以耕地保护为契机,建立区域协作与联动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993.
王亦宁  李培蕾  谷树忠  姜楠 《资源科学》2010,32(6):1204-1212
本文指出当前节水技术推广中,存在重视供给而忽视需求的状况。进而以永定河流域的农户调查为基础,结合经验判断和计量实证,对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需求的直接变量(耕作成本、耕作收益和资金投入)和外部制约因素(自然条件、经营制度、技术观念、整体经济环境、水价标准、水费收取方式和作物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永定河流域渠灌区的农户使用节水技术的愿望不强,而井灌区有较强愿望。低压管灌方式构成了井灌区农户集体理性决策下的主要节水技术需要。个人资金投入因素对于采用低压管灌技术的影响程度较之于滴灌更高。最后指出了我国节水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94.
西安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用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婕  张华丽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0,32(8):1520-152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西安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城市用水量和用水部门结构也在随之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西安市1978年-2007年城市用水和城市化有关数据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安城市化程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程度对城市用水量影响的关系模型,并对城市化主要指标和城市用水部门结构进行曲线拟合,探究西安城市化主要指标对城市用水部门结构的影响,为促进西安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西安城市用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但增长速度逐渐降低。城市用水部门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城市生活用水量随人口城市化率的变化呈现单调上升的特征;生产用水量随GDP的变化呈倒"U"型线走势,符合库兹涅茨曲线规律。  相似文献   
995.
基于转移矩阵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挖掘方法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刘瑞  朱道林 《资源科学》2010,32(8):1544-1550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变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为基础,构建了土地利用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总变化量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随机状态下各地类间相互转换的理论频数,通过实际转换量与理论转换量进行对比,构建判断土地利用转换规则的方法,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判断土地利用变化的系统过程。应用上述方法对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临邑县耕地总变化量最大,其次是园林地和未利用地,最后是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其中耕地几乎全部都是交换变化,而未利用地则相反,园林地和其他土地以交换变化为主,建设用地以净变化为主;从新增的角度来说,未利用地转化为其他土地最具有转换优势,其次是未利用地转换为园林地;从流失的去向看,其他土地转换为园林地最具转换优势,其次是耕地转换为园林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获取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信息,更清晰地辨别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换规则,能够为土地利用空间分析和建模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6.
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资源科学》2010,32(9):1726-1733
应用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在新疆1990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四期土地利用 时空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新疆三个时段的耕地开发利用时空流转数据,并结合新疆环境背景 数据库分析近20年来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间,新疆耕地开发速度呈现急剧 上升又减缓的趋势,2000年-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开发由壤质绿洲地区逐渐向砾质和砂质的戈壁、沙地等未利 用地扩展延伸,由引渠水灌溉向地下水灌溉发展,打破河流、土质定开发的传统模式;近20年间,新疆耕地流失速 度持续下降,撂荒一直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建设占用在耕地流失中的比例持续下降,生态退耕在耕地流失中的 比例持续上升,人为因素对耕地流失的作用逐渐增大,建设占用和生态退耕的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撂荒耕地 由绿洲地区向沙地、戈壁扩展。  相似文献   
997.
黄淮海地区产业与用地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宏  郝晋珉  郭力娜  高红梅 《资源科学》2010,32(11):2145-2151
本文利用基尼系数方法研究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要素与产出的空间集聚状况,并依据不均衡发展理论构建其产业与用地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黄淮海地区产业发展经济投入和产出而言,该地区人口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则表现出比较分散性;由于土地具有固定性和基础承载属性,土地空间配置的分散性必然导致其它生产要素不能按照最优方式进行配置,进而导致区域产业发展的低效性。鉴于国外发展经验和黄淮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该区域非农经济建设进入大力发展大都市圈与都市带相结合的网状聚集发展阶段。依据点轴发展理论及黄淮海地区各市非农社会经济建设竞争力和主要交通状况分析,区域非农产业和用地在空间上呈现出"两横三纵四心"集聚发展模式,其它地区为农业生产和农地生态保护集聚发展区。本文构建黄淮海地区农业和非农产业空间集聚发展战略模式的实质就是为了加强区域内部地区间农业生产和非农经济建设的分工与协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减少经济建设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和缓解当前土地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998.
鄱阳湖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综合监测评估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参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方法,建立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评估的概念框架和指标体系。在已有监测研究开展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化评估方法、数据需求及其可获取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利用已有生态系统监测数据,结合模型和替代指标等手段,开展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可行的。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研究,揭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国外流域尺度的研究相比,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监测指标体系不够健全、生态系统监测能力存在差距,且缺乏相应的数据共享机制,这限制了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认为应将生态系统服务监测纳入部门常规监测中,开展部门间综合监测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的监测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相结合,加强生态系统新的监测能力;同时建立以流域为平台的生态系统监测评估与运行系统,实现流域范围内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999.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流量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但迄今为止对生态系统服务流量过程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薄弱环节。本文以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为例,以2005年-2007年3年的定位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4类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流量过程。研究表明,千烟洲森林生态系统的年均生物量生产、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价值的范围分别为(497.48±33.66) 元/(hm2·a)、(2189.21±247.18) 元/(hm2·a)、(1432.40±454.32)元/(hm2·a)和(224.55±8.82)元/(hm2·a)。4类典型生态系统服务流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生物量生产、气体调节和水源涵养服务表现为连续性实现,而土壤保持服务为离散型实现。年内某些日,森林生态系统产生负的气体调节和水源涵养流量。就各月平均流量而言,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的最大流量发生在6月份,分别为274.74 元/(hm2·month)和47.89元/(hm2·month),生物量生产的最大流量出现在8月,为65.19元/(hm2·month),最大的气体调节服务流量出现在7月,为303.67元/(hm2·month)。对于生物量生产、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服务,夏季产生的相应服务价值分别占38.11%、37.15%,25.67%和42.53%。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理与强度的认知,同时能为生态系统服务的保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水土资源对旱涝灾害的承险脆弱性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龙鑫  成升魁  甄霖  杨莉  姜鲁光 《资源科学》2010,32(5):1000-1005
本文从水土资源作为自然灾害承险体的角度,探讨水土资源对旱涝灾害的承险脆弱性。研究构建了影响水土资源承险体的脆弱性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并结合通用脆弱性指数(PVI)对影响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的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物理暴露量以受灾面积以及灾害的等级和发生的频率来表征,内在脆弱性以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来表征,区域应灾能力分为基础应灾能力和专项应灾能力,基础应灾能力以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表示,对旱灾的专项应灾能力以有效灌溉面积、水库库容量、机井数目、水田缺水率和旱地失灌率表示,涝灾以提防长度和水库库容量来度量。通过评价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可以为减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资源管理和减灾投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