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69篇
  免费   761篇
  国内免费   744篇
教育   21255篇
科学研究   4241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2422篇
综合类   1951篇
文化理论   82篇
信息传播   338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746篇
  2020年   582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1044篇
  2014年   1456篇
  2013年   1817篇
  2012年   2062篇
  2011年   2199篇
  2010年   2077篇
  2009年   1981篇
  2008年   1983篇
  2007年   2471篇
  2006年   2277篇
  2005年   1988篇
  2004年   1942篇
  2003年   1992篇
  2002年   1407篇
  2001年   1080篇
  2000年   762篇
  1999年   418篇
  1998年   261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7年   3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加强转型期地方师范大学学科建设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方师范大学已有的学科结构较单一、学科间交叉融合程度较低、新的学科队伍力量不强等缺陷不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教师。安徽师范大学的办学实践证明,转型期地方师范大学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学科建设,才能实现学科建设上水平,学校办学上层次的发展目标。本文从科学制定规划、建设特色学科、优化学科结构、加强科学研究和提高师资队伍等方面阐述了地方师范大学转型期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2.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黎聪  李晓文  郑钰  宋晓龙  曾桉 《资源科学》2008,30(10):1571-1578
基于1987年、1997年和2005年3期TM遥感数据,对衡水湖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以农田为景观基质,水体和芦苇沼泽交错分布构成区域湿地生境的主体斑块,其余景观类型呈以小尺度斑块散布于区域中。保护区湿地景观改变较明显,湿地由1987年的20.2%上升到1997年的23.4%,2005年占到22.3%,农田向湿地类型的转变最为显著,农田和湿地类型之间的动态转换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的演变。从景观类型水平来看,表现为水体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由1987年的3.5187hm2减到1997年的2.0187hm2到2005年为4.3997hm2,破碎度指数下降;聚合度指数和最大斑块指数先降后升,而连接度指数先增后减;芦苇沼泽平均斑块面积下降明显,由1987年的2.6169hm2降到1997年的0.5437hm2,到2005年为0.3558hm2,且形状日趋复杂自然,最大斑块指数和聚合度指数持续减少,而连接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但总体上芦苇沼泽沼泽小面积斑块数量仍占相当比例,破碎化程度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景观整体水平上,保护区的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51.068增到1997年的74.0985后2005年减为37.88,以农田为景观基质的蔓延度指数则先降后升。景观格局分析表明,衡水湖保护区湿地面积逐步恢复,破碎化程度降低且景观日趋多样化,连通性虽不及1987年历史最高水平却呈加强趋势,湿地生境质量得到优化,2005年湿地恢复的景观格局的空间配置达到3个时期的历史最高水平,也体现了保护区规划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93.
产业生态化理论综述及若干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生态化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现有文献有关产业生态化的理论综述,多是从产业生态化理论产生、演变的历史角度来研究的,缺乏对产业生态化理论本身主要内容的归纳总结。基于此,本研究将有关产业生态化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清晰地呈现出当前产业生态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各界对产业生态化理论的质疑提出若干思辨,最后指出产业生态化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994.
姜永增  姚仲敏  张裕  董晶 《科技通报》2012,28(8):126-128
K-Means算法中初值K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算法的效率,传统的估值方法不得不多次调整K的值,存在很大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排队论思想指导的改进的K-Means算法IKMQT,使用排队论指导计算初始值K,同时考虑结点的资源消耗和位置信息.经过分析,IKMQT比K-Means降低了计算复杂度,通过在医院分诊排队当中的实际应用证明IKMQT算法提高了医院诊疗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5.
作为重要的社会化媒体,微博凭借其社会性、媒体性、广泛参与性和快速传播4大特性已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载体。针对品牌丑闻事件在微博上的传播进行研究,选取了29个近年来在微博上有明显传播特征的品牌丑闻事件作样本,以两小时为间隔搜集事件爆出后的一周时间内的微博博文数量,记录丑闻事件传播动态变化,并运用神经网络SOM模型方法对博文的数量变化进行聚类,得到微博上品牌丑闻事件传播的五种类型:对数型、缓坡型、突变型、长坡型及堤坝型,并在Matlab软件中用指数拟合的方法对数据做预测分析。企业了解丑闻事件在微博上的不同传播类型及各自的特点,对于其在快速预测和有效应对丑闻事件以及品牌危机时,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6.
俞立平  彭长生 《科研管理》2013,34(11):147-153
本文首先采用TOPSIS对科技产出进行评价,得到唯一的产出变量,然后采用面板数据、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科技投入与产出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投入产出的互动关系效应比较明显,形成良性正反馈效应。科研经费、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与科研产出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科研人员数是科研产出的格兰杰原因,而科研产出只在滞后1期的情况下,才是科研人员数的格兰杰原因。无论是脉冲响应函数,还是方差分解,各变量除自身外,都是科研产出的影响最大,说明了科研产出对科技投入存在较大的互动作用。对科技产出贡献最大的是科技人员数量,其次是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最后是科研经费,最后对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7.
基于SD模型的中山市水资源系统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帅  陈志和  梁剑喜  黄晶  银磊  朱志华 《资源科学》2014,36(6):1158-1167
当前水资源安全问题日趋严重,了解水资源系统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对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建立水资源系统模型,并以广东省中山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水资源系统各制约因素,寻求系统主要驱动因子及其在这些因子驱动作用下系统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污水排放系数、污水集中处理率、GDP增长率和污水回用率为中山市水资源系统主要驱动因子;②适当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和降低工业污水排放系数有利于中山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③缺水程度受GDP增长率的影响较大,当GDP增长率分别提高5%、10%、15%和20%时,相应缺水程度分别达到4.5%、7%、10%和13%,而污水回用率的提高对于缺水程度的改善有着显著效果。研究成果可为中山市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李育  朱耿睿 《资源科学》2015,37(3):605-618
气候类型作为一个地理学概念包含了综合性的气候信息,同时研究气候类型变化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本文使用气候类型面积变化这一地理学指标来探讨中国1961-2010年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气候型的划分基于国际通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计算了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南亚夏季风指数(SASMI)、夏季西风指数(SWI)、东亚冬季风指数(EAWMI)等指数,分析这些气候要素的强弱对各气候型面积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大陆主要气候型为草原气候(Bs)、沙漠气候(Bw)、常湿温暖气候(Cf)、冬干温暖气候(Cw)、冬干冷温气候(Dw)和苔原气候(ET);2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地区,青藏高原西部,400mm等降水量线附近以及梅雨边缘区,年代际尺度的气候类型变化表现为整个中国出现变暖趋势,除南方地区外都出现变干趋势,年际尺度的各气候类型面积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而未表现出明显的降水变化趋势;3东亚夏季风(EASM)主要影响沙漠气候(Bw)、常湿温暖气候(Cf)、夏干温暖气候(Cs),南亚夏季风(SASM)主要影响沙漠气候(Bw)、常湿冷温气候(Df)、夏干温暖气候(Cs),夏季西风(SW)主要影响苔原气候(ET)、常湿冷温气候(Df),东亚冬季风(EAWM)主要影响冬干冷温气候(Dw)、草原气候(Bs)、热带疏林草原气候(Aw)、夏干温暖气候(Cs),而其中对中国大陆气候影响区域最广,影响程度最明显的是东亚冬季风。  相似文献   
999.
余伟  陈强 《科研管理》2015,36(5):65-71
著名的"波特假说"认为设计良好的环境规制可以激励企业创新,进而建立起竞争优势。本文从"波特假说"的起源和内涵阐释出发,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对20年来"波特假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梳理和述评,并指出了主要研究不足及政策启示。最后,提出了环境规制与创新、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展望:改善数据和研究方法,加强针对环境政策设计特性效应的研究,加强环境规制影响的动态研究,拓展研究层面,加强针对中国的经验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西风与印度季风两大环流是控制青藏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决定性因素。研究显示两大环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基于降水稳定同位素实测与模型模拟发现青藏高原现代西风与印度季风的相互作用特征表现为3种模态,即印度季风模态、西风模态和过渡模态。基于湖泊沉积记录的分析,发现3种模态主控范围在历史时期不断发生变化。3种模态对现代青藏高原环境产生连锁式环境效应,使得该区的冰川、湖泊、生态系统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具体表现为印度季风模态的冰川强烈退缩,湖泊趋于萎缩;西风模态的冰川趋于稳定甚至部分出现前进,湖泊趋于扩张;过渡模态的冰川退缩程度减弱,湖泊变化不明显。西风模态的植被返青期提前,印度季风模态的植被返青期推后,而过渡模态的植被过程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