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81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936篇
教育   23160篇
科学研究   3733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2266篇
综合类   2318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59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741篇
  2020年   567篇
  2019年   408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367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1070篇
  2014年   1610篇
  2013年   2042篇
  2012年   2356篇
  2011年   2658篇
  2010年   2620篇
  2009年   2500篇
  2008年   2675篇
  2007年   2498篇
  2006年   2475篇
  2005年   2043篇
  2004年   1476篇
  2003年   1120篇
  2002年   1061篇
  2001年   863篇
  2000年   511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B/S架构在线WEB门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禁系统,又称出入监察智能系统.以B/S为软件架构,利用ASP.NET技术、C#与SQL Server2005,设计开发在线Web门禁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由前端配置和后端管理组成.前端实现了远程用户进行出人实时监控、发卡管理、权限设置、报表查询等功能.后端则实现了数据库的更新、实时响应监控中心以完成各种参数的操作.  相似文献   
992.
2007年以来的金融海啸最终酿成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了诸多问题。在这场危机中,农民工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借用生态学中生态脆弱带的概念,综合应用经济学中的。一些模型,分析造成当前大量农民工流动的原因,并结合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巨大困难,分析社会脆弱带所必须要面对的诸多问题,得出只要政府注意调整收入再分配和公共服务的比例,将不会造成社会动荡的结论。最后,对如何针对经济危机与收入差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地区水热条件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结合DKRZ OPYC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模拟试验结果,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对该地区未来水热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数值模拟,由此可以克服以基准气候下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通过大尺度平均气候要素研究气候资源变化的不足。文中不仅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特征量的变化,如作物生长季、≥0℃有效积温和不同时间尺度的平均降水量等,而且详细分析了2×CO2气候情景下,该地区极端气候要素值的可能变化,如生长秀内极端平均最高气温、冷害低温如日、≥30℃高温日、≥50mm暴雨日和日最大降水量等。文中还针对不同作物类型,以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该地区主要农作物春小麦、春玉米和一季稻水热条件匹配状况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未来增温有利于改善东北地区当前的热量条件,减轻低温冷害的危害;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改善干旱地区作物的供水条件,提高作物产量。但是由于降水的增加不足以补偿增温引起蒸发蒸腾的增强,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水分普遍不足,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农业产量将受到影响。另外,平均气候变化以后,气候极端值的变化将更加剧烈,因此,异常天气灾害对农业的危害程度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994.
项目评审专家信用评价是有效实现创新基金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择优选项原则的基础,是创新基金管理体制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审查的管理特点出发,探讨了建立创新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信用评价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专家信用体系框架、信用信息的采集、记录、评价、使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95.
闽江口湿地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的月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8年3月~10月闽江口湿地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等群落特征的调查资料,分析其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株高、密度的月动态特征,同时利用spss软件对生物量、株高、密度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地上生物量在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为2658.9g/m2,其月变化经历了一个"增加-减小-缓慢增加"的过程;②绝对生长速率在5月~6月达到最大值,为32.48 g/(m~2·d),之后波动变化,在7月~8月出现负值;③相对生长速率在4月~5月达到最大值,为0.043 g/(g·d),也在7月~8月出现负值;④株高在7月份达到最高点,平均株高达219cm;密度在5月份达到最高点,为208株/m~2;⑤株高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平均密度与地上生物量、平均株高则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96.
吴伟伟  邓强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10,28(3):429-435
新产品开发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从理论上分析了技术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管理的对技术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对151家企业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技术能力各要素均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中人员能力影响最大,其次是组织能力,再次是信息能力,设备能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同时发现技术管理对人员能力、设备能力、信息能力、组织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7.
试论耕地保护的非对称利益冲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泽斌  刘卫东 《资源科学》2010,32(7):1400-1406
人们在权衡耕地保护利益冲突时往往采取了区别对待的非对称处置方式,使得耕地保护收益被严重低估和耕地资源利用未发挥到最高最佳。耕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非对称冲突主要包括:耕地保护成本收益的非对称核算;耕地占补平衡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非对称冲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土地资源收益的非对称冲突;耕地资源保护与耕地资产经营的非对称冲突。基于耕地保护非对称利益冲突的政策启示是:要提高人们耕地保护的供给意愿,应该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提高收益,把耕地作为一种资产来经营,作为一种价值工程来开发,充满无限商机。实施耕地保护的区域经济补偿,以矫正耕地保护的外部经济性,让耕地保护者真正有利可图;二是协调发展,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使耕地保护成为实现农业区域专门化,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效益的手段,以耕地保护为契机,建立区域协作与联动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998.
吴伟伟  杨莹  于渤 《科学学研究》2010,28(7):1060-1066
在不确定性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应对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是进行有效技术管理的重要任务。从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入手,在建立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的来源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技术管理系统内生复杂性的测度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管理内生复杂性来源于知识、参与者、工具和过程四个要素的复杂性;每个要素的复杂性来源于其自身的构成状况和关系状况;各要素复杂性概率的均等化分布会导致内生复杂性增大。实证研究还展示了技术管理系统内生复杂性的评价和管理过程,表明本研究能够为技术管理复杂性的分析与评价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99.
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资源科学》2010,32(9):1726-1733
应用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在新疆1990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四期土地利用 时空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新疆三个时段的耕地开发利用时空流转数据,并结合新疆环境背景 数据库分析近20年来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间,新疆耕地开发速度呈现急剧 上升又减缓的趋势,2000年-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开发由壤质绿洲地区逐渐向砾质和砂质的戈壁、沙地等未利 用地扩展延伸,由引渠水灌溉向地下水灌溉发展,打破河流、土质定开发的传统模式;近20年间,新疆耕地流失速 度持续下降,撂荒一直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建设占用在耕地流失中的比例持续下降,生态退耕在耕地流失中的 比例持续上升,人为因素对耕地流失的作用逐渐增大,建设占用和生态退耕的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撂荒耕地 由绿洲地区向沙地、戈壁扩展。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中段,是地下水灌区高产农业生态类型的典型代表。由于近几十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污染风险加剧。然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生态系统与地下含水层被厚包气带隔开,地表农业生产活动对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目前,开展贯穿整个包气带的原位监测试验,是揭示这一过程机理的唯一途径。因此,建立大型农田关键带观测平台,是开展农业与地下水关系研究的重要需求。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栾城站建设的"栾城关键带观测平台",通过对作物根系层—深层包气带—饱和带的土壤水、热、溶质等关键要素和变量的监测,可开展水分、溶质和污染物在厚包气带内的运移、转化规律研究,揭示饱和—非饱和过渡带水文过程及其与地下水补给关系,阐明农田生产活动的水肥迁移、转化及其对地下水量质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回答地表过程对地下水量质演化影响机理提供实验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