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13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375篇
教育   7985篇
科学研究   2006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1336篇
综合类   976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10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767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1041篇
  2010年   1056篇
  2009年   963篇
  2008年   914篇
  2007年   1015篇
  2006年   882篇
  2005年   715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540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537篇
  2000年   281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浅谈图书馆网络服务与传统服务的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图书馆基于Web的网络服务与传统藏借阅服务加强配合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指出当前必须在文献资源和服务场所等方面加强配合。  相似文献   
22.
23.
图书馆知识资源吸引力与有效配置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社会,知识资源已成为竞争性的资源。作为知识资源供应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图书馆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如何提高图书馆知识资源的竞争力,即提高知识资源对读者的吸引力与有效配置力,成为现阶段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竞争力理论,从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吸引力及有效配置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的知识资源竞争力,并建立了具体的指标体系,结合SWOT分析法,分析出图书馆目前环境下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24.
一、档案法规调控内容的局限性 任何法规都有其特定的调控内容和对象。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实现档案管理行政职能时,与被管理的一方必然形成某种关系,这就是档案法规调控的对象,即档案关系,它通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事业内部档案事务进行的管理和档案行政机关对社会档案事务进行的管理过程得以体现。完善的档案法,是档案法规调控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条件。但档案法规所提供的作为人们档案行为标准的规则,不可能完全满足对档案关系进行法规调控的需要,或说档案法规现有的内容与档案法规调整的需要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距离。档案法之所系本为档案事业环境、档案事业发展规律的确切反映。,可是,我们也应认识到,从1979年7月至198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起草工作近10年,参加起草的人员先后数十名,参加讨论的人员有几百名,共修改20多稿”但无论是《档案法》的参加起草还是参加讨论,对档案事业环境、档案事业发展规律及度的把握,终归受所处时代档案意识、档案理论及方法的限制。因此,面对档案事业环境和档案事业发展规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认识缺陷甚至是错误,这就决定了档案法规所载不能满足档案工作实际调控需要的必然存在。所以才有了1996年7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诞生。可谓档案法规的调控始于诞生之际就决定了它的先天不足。因此,纵使已有的档案法规的作用被发挥到何等的淋漓尽致,也不可能完全满足档案事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5.
竞争情报功能和反竞争情报功能是提高企业情报竞争力的两个方面, 是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双赢的竞争情报系统。文章通过了解企业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以及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企业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整合的意义,提出了企业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的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26.
王勇  陈亮 《图书馆杂志》2006,25(3):74-76
曹道衡、刘跃进二位先生的《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作为南北朝文学研究者的必备工具书,为南北朝文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笔者在平日研读过程中,发现书中偶有疏失之处,故略加考订,以备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7.
基于角色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初始推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数字图书馆的角色出发,简要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基于其角色的知识产权初始推定.  相似文献   
28.
A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rade, countries with economic interests there find they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this nation. Access to primary information sources, including official statistics from China, however, is very limited, as little exploration has been done into this closely controlled repository of inform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major current statistical sources in China through examining (a) the statistical system in Chinese government, (b) the mechanism of statistical data collection, and (c) what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is currently available in both print and electronic format and at what level. It shows that a wealth of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does exist in China, it is systematically compiled, and it is available, although not conveniently, to the public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This study can serve the need for China's data from the academic and business communities, contribute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statistical system, and serve as a collection tool for academic, public, and corporation libraries as well.  相似文献   
29.
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思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勇 《图书馆杂志》2005,24(4):43-44
社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一般公共图书馆相比较既有区别也有共同之处。本文通过对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殊性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提出了社区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新思维。  相似文献   
30.
A comparison of 1,096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attitudes toward attribution and plagiarism reveals Chinese journalists were more likely to see attribution as a practice to be embraced regardless of career longevity and culture, suggesting journalistic norm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a collectivist orientation. Attribution was more likely to be embraced by those who see principles as more important than expediency, affirming research that plagiarism is hardly a monolithic concept. Overall, journalists in the two nations di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 plagiarism, despite vast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politics as well as evidence that in some other fields China is more accepting of reusing material without attribution. The data show that among journalists, attitudes toward plagiarism are shared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reinforcing related research showing that a journalism culture exists and is shared at least in part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