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我想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  相似文献   
12.
课文摘要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一部书就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来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学家王阳明(1472—1529),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从“格物”做起。他决定先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13.
14.
作者首先谈了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及实验物理的重要性。接着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测量电子半径实验、发现J粒子实验、发现胶子三喷注实验、L3实验、AMS实验5个著名的现代物理实验及自己对科学研究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名人谈成才     
对一个年轻人将来有决定性影响的,就是选择研究方向。我在美国,看到过几千个博士生,念书时都很好,但过了20年,他们的成就却相差悬殊。这不在于他们的天分、学历,在于有的路越走越窄,有的路越走越宽。如果他选择的方向5~10年后大有发展,他就能有所成就,如果他选择的方向是强弩之末,就不能发展。那么,怎么才能看清方向呢?具体很难说,关键是要把握住整个趋势,不要只是一头钻进去,眼光太短浅。名人谈成才@杨振宁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高水平的讲座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期开始,本刊增设"讲座选萃"栏目,每次刊登一篇著名学者的演讲稿.欢迎各校,特别是国家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所在学校,积极提供稿件.  相似文献   
17.
丁肇中 《知识窗》2001,(12):38-39
同学们:   很高兴在张敏之教学楼揭幕式上和大家谈谈我个人在科学上的体验.小时候常听我父母谈起张敏之先生的事迹和在教育上的贡献,同时我还记得我母亲讲她小时候在烟台上学的故事,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奖得主寄语中国未来的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5月25—26日,在纪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20周年的“21世纪科学前沿与中国的机遇”高层论坛上,6位诺贝尔奖得主做了精彩报告。在对中国科学的未来发展寄予殷切期望的同时,他们也对中国的科技政策提出了具有启发性的建议。现摘编如下: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S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中,幼年丁肇中经历了动荡不安的流亡生活,他们一家人辗转多地到达重庆后才安定下来.二小学后,日军经常轰炸和扫射,他的父母决定不让他上学了,而在家中由他母亲亲自教课.这种学习方式为丁肇中创设了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加上家里经常有学者来访,天长日久,耳濡目染,让他萌生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愿望. 虽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我不是天才.因为,在12岁以前,我还没上学呢! 念小学时,我们学校是一所大学附属小学,妈妈是那所大学的校长.小学的教师全是妈妈的学生,谁都不管我.当时,我对上学没兴趣.到学校看看,不喜欢我就走掉了.到哪儿去?到池塘游泳、到河边捉小虾,四处游荡.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与其他小朋友一样,生活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