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姚明、刘翔、丁俊晖等体育明星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郎朗、“超女”等艺术人才的成功或成名,使一些人们、包括一些家长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某些特殊事业的成功并不一定要怎么念书和学习文化,甚至念书反而有可能妨碍这种成功,像这些成功者成名前就都没有进过大学。前不久“超女”黄  相似文献   
32.
地球大概有四十五亿年的生命,但人类的历史并不很长.可能只有几百万年,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只有一万年.也就是从农业文明开始。我们的生命.就像一个圆圈,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东西也越多。所以我们对生命不能不心存敬畏。我们每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宿命.就要小心呵护它,呵护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这个奇迹继续延伸,充分展现,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33.
在中国走向现代平等社会的过程中,“君子人格”的高尚伦理是否还有意义?它的性质和作用主要是什么?这需要追溯到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君子人格”的含义和特点。梁启超根据《周易》,将君子人格的基本特点概括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点,但观照人性,更需要强调前者的“勉强”和“自胜”,后者的“积德”和“包容”。仔细分析“君子人格”的具体内容,则可以依据现代的眼光,重视其中的“义利之分”和“忠恕之道”。而将君子伦理与古罗马的高尚伦理做一比较,当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传统中国“君子人格”之“文质彬彬”的特质。  相似文献   
34.
一场战争没有硝烟/但却人命关天/奋战在一线的卫士/以坚强直面疫病用生命镇守生命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35.
姚明、刘翔、丁俊晖等体育明星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郎朗、“超女”等艺术人才的成功或成名,使一些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想  相似文献   
36.
心安草     
有一则寓言说: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顶细小的安心草在茂盛地生长。国王问道:“小小的安心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小草回答说:“国王…  相似文献   
37.
我们常常按惯性生活,对我们内心可能赞成什么样的道德原则,以及面临某种道德困境时会怎样选择,是并不怎么留意的.以下是一个虚拟的道德选择的例证,也许可以刺激我们的思考,帮助我们发现自己进行道德判断的一些根据.……  相似文献   
38.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广大语文教师勤于探索,勇于实践,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百花齐放,语文教学方式不断创新。老师们在教学中大都能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使语文教学更具开放而有活力,这都是令人欣喜而值得称道的。但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些人片面理解素质教育精神,对语文传统教学一概否定;有些教师缺乏课改功底,为了课改去改,缺乏对语文学科主体特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39.
"爸爸,我可以永远活着吗?我不想死。""妈妈,我为什么一定要去上学?"很多时候,幼小孩童对世界的好奇与追问,远远超出成年人思考的范围。不知如何回答的父母往往支吾几句敷衍了事。但是有一个人没有这样做,北大哲学系何怀宏教授认真思考了这些看似幼稚却直抵生命本质的问题。《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也许是今年六一送给孩子和家长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40.
2020年2月27日,何怀宏先生就疫情下的生命哲学议题接受了马国川先生的采访,采访内容已以"要始终把生命原则放在首位"为题见诸相关网站。这一议题与教育高度相关。反思学校教育,生命教育也存在不少短板。为此,《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经商马国川、何怀宏先生,邀请高德胜教授加入,在原采访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与深化,形成现在的对话,特予刊布,以期推助社会尤其是教育领域对生命原则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