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44篇
科学研究   8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筷子的妙用     
何静 《辅导员》2013,(21):25-26
小朋友们一日三餐与筷子打交道,筷子对你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而且你们都能熟练地使用。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是筷子有许多妙用,所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筷子的使用是最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了。  相似文献   
2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政策的完善以及工作的深入落实具有帮贫济困的社会效应、育化人才的教育效应、和谐社会的政治效应,日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深入探讨资助工作难点问题的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应对新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3.
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静 《科技与出版》2007,(11):48-50
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低速徘徊的原因主要有办刊时间短,办刊经验不足;编辑部人员不足,编辑素质欠佳;稿源渠道狭窄,高质量论文不多;编排不规范,影响信息的传播;刊期长,信息密度低,竞争力不足。有效提高学报影响因子的措施在于积累办刊经验、建立核心作者队伍、提高编辑素质和水平、严把稿件质量关、广辟稿源、规范编排、缩短出版周期等。  相似文献   
24.
论文介绍了清末明初我国学者及清政府官员对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的藏书及其藏书机构的考察情况,并简要论述了其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25.
何静 《出版广角》2015,(10):42-43
对出版企业来说,知识型核心员工主要是业务能力较强,具有出版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他们对出版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完善出版企业激励机制,促进出版企业知识型员工更好地发挥其才能提出对策,旨在为出版企业留住优秀出版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6.
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对中国舞蹈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笔者根据唐代舞蹈健舞与软舞的分类,分别探讨了她在健舞与软舞方面的修养与表演技能,同时也分析了她对舞蹈创作的成就,与对舞蹈人才培养的成就。  相似文献   
27.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职业教育犹如春风阵阵绿江南,短短的几年里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我们也清晰看到,目前职业教育管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这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8.
加拿大学龄儿童托管教育是一项儿童福利,也是公共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满足了儿童托管的需求,也解决了家长的燃眉之急。规范的法律保障、政府的积极参与、严格的人员配备以及多样化的活动设置保证了加拿大学龄儿童托管教育的发展。我国应该明确学龄儿童托管教育的定位、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师资管理并丰富学龄儿童托管教育的活动设置,以此推动学龄儿童托管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是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主要措施之一,而课程衔接则是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核心,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问题的迫切需要。本文基于当前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纵向递进与横向拓展"的课程衔接思路,构建了"二层次、三类型、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高职与本科课程在垂直(继续性)与水平(整合性)的衔接,以达到培养"应用特色+本科底蕴"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0.
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素质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缺位,素质教育类课程远离职业岗位实际。高职院校在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超前培育,应打破职业教育功利化、素质培养边缘化、责任文化碎片化的现象,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与责任文化融合贯通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