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个出色的记者,必然是一个善于与人交流、沟通和对话的人。因此,访谈和对话便成了记者的日课。 记者在与被采访者的交往中,本来是处于主动地位的——所有提问不都是由记者率先发出的吗?但是采访的结果如何,主动权却完全掌握在对方手里。这正是记者在其特殊的人际交往中常常遇到的尴尬。  相似文献   
82.
苦的感悟     
在人类所品尝过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因而最具哲学意味的一种味道了。人的味觉器官对苦的排斥性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给一个婴儿吃苦药,往往会遇到最顽强最原始的抵抗。而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凡是沾上苦字的词儿,大都是灰暗而低沉的:经受艰辛对‘吃苦”;生活困难叫“穷苦”;无依无靠叫“孤苦”;身体或心灵极不好受叫“痛苦”……佛家语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儒家语中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苦是人生之逆旅,苦是漫漫之长夜,人们对苦的东西往往避之惟恐不及。然而,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3.
84.
周汝昌先生是我的天津老乡,我对他最早的认知是在我早年供职的天津日报上,那时,周公在天津日报的《满庭芳》副刊上开辟专栏“响晴轩砚渍”,写的都是京津旧事和文坛掌故,文笔典雅,行文轻松,底蕴却很深厚。我是每期必看,甚至有时着迷到等不得文章见报,就先跑到责编那里去看周公的原稿。由此,我知道周公并不仅仅是一位闻名遐迩的红学大家,更是一位学贯中西、诗书兼擅的大学者。  相似文献   
85.
侯军 《全国新书目》2010,(23):77-79
本刊自2009年第一期起,为资深报人、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侯军先生开辟个人专栏,名曰"扉页故事"。两年来,侯军先生以图书扉页题款为线索,讲述了与姜德明、饶宗颐、萧克、汤沐海、束纫秋、余光中、黄裳、孙犁、金庸、周汝昌、张(亻丁)、高信疆、钱绍武等人"书为媒"的交往故事,文字清新隽永,叙述颇多趣味,很受读者好评,增色本刊良多。本刊明年改版,连载两年的本栏就此暂别读者。在此,本刊谨向作者与读者深致谢忱。  相似文献   
86.
侯军 《全国新书目》2010,(11):78-79
4月28日下午,办公室电话铃声响了起来,话筒里传来的是陌生的女声:“您是侯军先生吗?太好了,终于找到您啦!我是谁?您肯定不认识我,但是,我从认识我爱人那时起,就老是听他说起您的名字,我是替他找您的,老费劲了!我爱人是谁?哦,他叫何玉鹏,也是您的同行,是大连新商报的记者——您还记得吗?二十多年前,  相似文献   
87.
敦煌乃中华书法艺术之宝库,饶宗颐先生实为最早探此宝库的学者兼书家.作为敦煌书法学术研究的开拓者,饶宗颐先生的书法艺术弥漫出浓浓禅意.饶先生曾写过一首<论书诗>,其中最后两句云:"以书通禅如梦觉,梦醒春晓满洞天."本文试以饶宗颐先生"以书通禅"之论为发轫点,力图从理趣、奇趣、天趣等新角度勾勒出饶宗颐先生书法艺术中的禅意之美,从而加深对饶公书法艺术与敦煌的血脉渊源关系的理解与参悟.  相似文献   
88.
侯军 《老年教育》2014,(12):4-5
<正>方成原本不姓方,他常戏言自己是孙悟空的本家;方成原本也不是学漫画的,他在大学学的是化工,正牌的理工科,没想到这辈子化工没干成,反倒当了一辈子"画工"——这就叫"歪打正着"。确实,方成就是一个幽默的符号。方成的漫画充满幽默感。几十年间,他以画笔为投枪,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如棉裹铁,如锥画沙,看上去并不是  相似文献   
89.
苦的感悟     
在人类所品尝过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因而最具哲学意味的一种味道了。人的味觉器官对苦的排斥性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给一个婴儿吃苦药,往往会遇到最顽强最原始的抵抗。  相似文献   
90.
邮史趣闻     
侯军 《教师博览》2006,(5):50-51
信封溯源 寄信用信封,其直接目的是保守秘密。为此。古希腊奴隶主曾剃光奴隶的头发.把“信”写在头皮上,待奴隶头发长长后,再将“信”遣往收件人。对方剃去奴隶的头发,便可知道“信”的内容。在纸发明以前,人类使用的就是这类奇特的“信封”。公元10世纪,亚述人在粘土片上刻写书信,然后把信密封在陶坯里,烧制成陶器送给收信人,收信人打碎“陶信封”才能读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