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语文教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语文课程的定位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总算为语文的性质找到了一个两全的归属。仔细探究一下,我们发现,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决定了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时尚的话题。但必须指出的是,教师的专业化不等于教师的标准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一个突出的问题凸显出来,那就是教师的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当“教师即课程”已经成为共识的时候,接下来我们就要讨论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课程。唯有创造,才有个性;唯有个性,才谈得上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既是教师发展的理想状态,也是我们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课程。置身于丰厚的土壤中,汲取思想的养料,开放出创造的花朵———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文本、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如何从文本表层的感知走向深层的感悟,如何实现"教什么"和"怎么教"的一致,这些都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感困惑的话题。张强老师以执教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为例,寻找出一条"把文学作品当文学教"的途径,呈现出一种较为鲜明而强烈的文学教学观。  相似文献   
14.
《沉默的芭蕉》是邵燕祥在1980年4月客居云南边乡面对黄昏风雨中的芭蕉有感而发的一篇诗作.我在设计本的教学思路时试图让学生以自主阅读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在阅读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去寻访诗作的意境,去体会作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去感受诗人的情感态度,去沐浴语言的魅力和诗意的熏染。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文化一旦被积淀和充溢出来,就会发挥出规范和影响、浸润和激励全体师生的重要作用。当文化融入到人们血液中的时候,这所学校就拥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学习型教研组建设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如何将“学习、教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引领教师在学习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构建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专业学习体系,将是教研组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阅读教学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学意境,也许不同的语文教师会有不同的实践方式,也会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但是,有一点共识似乎不容置疑,随着阅读教学过程的渐趋深入,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将得到熔铸和升华,语文素养将得到滋养和提升,课堂上将出现一种情理相融、形神兼备的审美气氛和教学精神。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是顺应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光明之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把自己的潜在素质发展成自己的个性内涵.使自己成为一位具有特色魅力的教师,要想做一名特色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堂教学上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品质。任何一名教师都需要在课堂的舞台上确立自己的思想和地位.追求卓有成效的教学效果,而特色教师与一般教师的主要区别也在于他是否具备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20.
《废墟》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同学喜欢。对学生来讲,荒草连天、断垣残壁、孤石耸立的废墟实在无美可言。因此,我们在教学《废墟》之时,教学中的一系列困惑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