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通过对当代美学本体论研究的各种混乱表述的学理分析,试图提出一种讨论美学问题的本体论语境。认为“美的本质”在其原始发生过程中从属于“人的本质”,因而可以把美的起源问题放到哲学中去研究;另一方面则应把美的“本质论”问题与它划分开来,这也就是美学本体论所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客观必要性唐振宇刘士林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与计划经济截然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它主要通过竞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资源的配置,与计划经济相比,其主要的优点在于:它能通过价格信号较及时地、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及其变动;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33.
江南城市社会是中国古典审美文化的基础与背景,本组笔谈以“细读”的方式揭示了江南城市生活中特有的审美文化理论、结构与功能。刘士林认为,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在这个严重物化、欲望化的消费时代中,如何守护与开掘这一沉潜的诗性人文资源,如何依据它提供的原理创造出一种诗化新文明,就是我们研究江南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根本目的。朱逸宁认为,南唐文人在江南都市文艺精神的传承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冯延巳有着不同于北方文人伦理精神的一种气质;李和李煜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江南的诗性审美精神。曹茶香认为,以汴京为代表的都城民俗和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城市的商埠风俗:汴京———兼容、平民化,苏杭———奢华、诗意化,在柳词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伍波认为,李渔《十二楼》以“凡尘味十足”的文人眼光看待明末清初的江南社会,反映了重道义、趋私利、逐情欲的多元并存的江南市井文化精神。丁瑶认为:富春江畔所形成的这两种不同经济形态和社会生活,折射出的是人们的不同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是典型的中国乡土生活与城市消费对立。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如何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讲,古典江南城市生活理念及其审美实践方式,是一笔极为珍贵的传统人文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34.
妲己本事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封神演义》中妲己形象的发生进行了全新的考辩。认为妲己入宫,本是以姬昌,苏护为首的反商集团所策划的美人计。事情成功后,迫于当时舆论压力和政治需要,周朝统治集团又不得不将妲己牺牲掉,以洗清自身。而所谓妲己乃千年狐狸所变,不过是他们洗清自身而采用的一种巫术舆论。由于周的统治时间太久,遂使妲己的本事湮灭千古。  相似文献   
35.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现代意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高校的教育、科研服务,进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36.
1991年,全国各类成人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将继续推行标准化考试,为使考生了解标准化考试的基本知识,我刊将陆续刊登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37.
陈炎认为,放眼西方美学史的整体演变过程会发现,席勒的《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更为集中地体现席勒美学思想的时代感与现代性。前所未有的历史感、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深刻的哲学意味,足以使《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被载入西方美学的学术史册。刘士林认为,对《审美教育书简》仔细解读,不难发现他在许多方面都突破了康德的体系与原则,表达出了美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与“智慧”。席勒美学思想的全部精髓即在于“人是审美教育的产物”,这个天才思想与光辉预言,直接指向了人的自由生存与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38.
以“城市群”为中心的中国都市化进程,直接影响或改变了农业人口的流动方向,使已超负荷运转的中国大城市进入更加艰难的时期。农业人口在都市化进程中向大城市与城市群的大规模迁移,不仅激化或加重了中国社会固有的各种现实问题与矛盾,同时也产生了只有在都市化进程中才会出现的许多新矛盾与新问题。以农业人口迁移模式为核心的都市化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与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我们必须予以严重关切与认真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都市化进程在加剧农村与城市在人口迁移等固有矛盾的同时,也为我们在更高的历史平面上综合解决城乡之间的紧张与危机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与先进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39.
审美文化学的兴起,实质上与美学的一般存在方式相关。而要确立美学的一般存在方式,首先就必须从逻辑角度建构作为它存在依据的人类一般的精神结构。本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重述了康德哲学中“真善美”三分结构作为人类一般精神结构的自明性,它的结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的现实形态所具有的深刻逻辑必然性;同时指出,人类的社会需要是美学思潮由“逻辑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必然性的历史动力。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美学思潮流变的逻辑必然性,也才能找到当代审美文化学之发生的逻辑背景,以便对它的发生有一个理性的说法  相似文献   
40.
在<文学理论教程>的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重整体的理论背景,建立清晰的逻辑起点;2.全方位展开对其核心观念的阐释;3.采用史论结合的讲授形式;4.注意不同观念、观点之间的衔接与融通.此外,一套真正理想的文学理论教材还应该在编写观念和体例上力求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