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9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正>关于读书,古人有两个对联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是"人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二是"勤耕种无多有少,多读书不圣也贤"。读书既是自己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方式,就免不了在各种场合谈读书。真正的读书就是读经典当今有一个概念叫"信息爆炸",这是很多人说没有时间读书,或纷纷选择"快餐式阅读"的一个重要借口。但我完全不赞成这个判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和"信息爆炸"几乎同样流行的  相似文献   
42.
作为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浦江镇文化资源与发展战略理应纳入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整体框架中。浦江镇文化战略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定位,一是必须在都市化进程的总体语境下,重新建构作为大都市郊区乡镇的浦江镇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当代性关系;二是在浦江镇文化发展和软实力战略的层面上.则要与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直接联系起来。正在紧张筹办中的2010年世博会,是浦江镇发展在当下所面临的黄金机遇。浦江镇的文化资源从构成上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以传统建筑、历史文化与口头文化为主体的传统上海与江南文化板块:二是由于华侨城、航天城、高新技术加工区等当代力量的强力介入.在其原本属于农业地区的自然环境中创造的大都市与国际文化板块,目标是通过文化建设,形成一个以江南文化中心与国际文化中心为两翼的都市文化副中心。  相似文献   
43.
西方人讲"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它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区别不在其他方面,而仅仅因为他多了一种思想的机能.而中华民族与之有很大的不同.人之所以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主要是因为他比自然界的物质或生物多了一颗有情之心,即"人是一根有情感的芦苇"."有情感的芦苇",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文明奠基时期的周代社会.<蒹葭>一诗,既是中华民族生命意识最早的流露,也把这种精神体验提到审美的高度.如何使每一根"有情感的芦苇",内在地生产出属于他个体的理性机能,是中华民族在其现代启蒙中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4.
住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五花八门的美学“话语”、著述和丛书中,最可怕的是,对之望而却步的不再是老先生、导师、权威;而是年轻的学生,是青年学生的冷漠与疏离。问为什么,则日读不懂。这是一个令人寒心的现实。美学不是感性学吗,为什么最富于生命活力的热烈青春不接纳它?美学不是最讲超功利吗,为什么最富于幻想  相似文献   
45.
新石器时代的女性文化带有很强的审美特征,是人类共有的原始诗性文化的一个基本形态或阶段.以细腻、柔和.优美、注重生活细节与质量著称的江南生活方式,与新石器时代的女性文化模式应该有很深的历史溯源,而与形成于旧石器时代、在城市起源过程中逐渐复活和壮大,并在此后的文明时代一直作为主流与中心的男性文化有霄壤之别.新石器时代的江南已微微流露出诗性生活的曙光,其本质特征在于生活、劳作不仅是为了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同时也开始有了感性享受与心灵愉悦的性质.  相似文献   
46.
和谐社会作为一个与当代人息息相关的社会发展理想,在对各种传统思想资源的批判与借鉴时,最重要的则是如何结合我们的时代背景去认识、思考与选择。只有置身于都市化进程的伟大时代背景中,才能正确理解与确定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处境与历史坐标。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不和谐因素包括许多种类,可以区分为城乡、收入差别,社会等,由于和谐社会建设也是一个多层级、有多方面需要的事业,因而当然应该对每一个部分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设目标,但另一方面,其核心无疑是当代迅速发展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过度化"的都市化进程,特别是人口、资源与市场的过度集中,而抓住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要矛盾与深层根源,无疑有利于在总体框架与具体工作上的推进与展开。  相似文献   
47.
论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8.
学术话语分"借符号讲话"与"借人物讲话"两种。理性机能发达的西方人,最擅长的是以抽象的符号替代活生生的个体;诗性机能发育更为充分的中国人,则习惯于通过感性的声音、事件让生命自身直接到场。"借人物说话"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性人文学术谱系,其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以感受涵摄论证,以经验贯通理性,以细节建构本体,以人物澄明精神。江南文化精神并不存在于抽象的概念演绎与使人周身不自由的灰色的理论体系中,而是直接地澄明于人的感性生存与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49.
从“运河城市文化”的视角看,城市是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也是历史上一切文明成果创造与传播的中心。重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大运河文化,对于充实运河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示它们的文化魅力,培育它们的当代城市精神,发展运河城市的文化生产力,推动运河城市彼此之间产生更深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并在“申遗”实践中采取一致的战略与和谐的步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
记得在歌德的诗、柏格森的哲学和宗白华的美学文章中,都描述过这样一种审美境界:舟子坐在船上,直观平静无波的海洋,获得无比的审美愉悦。这一审美境界表达了古典美学的轻认知、超功利、重直观等特性。我国古典美学的“天人合一”审美境界也庶几近之,它强调的虚、静、无、淡、自然等也可看做这种“舟子”境界。这种审美轻松愉快,不费精神,从表面上看极其诱人,然而大海就真的能永远这样平静无波吗?舟子就可以永远这样凝神观照吗?本文试从审美境界角度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