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释“元”──高亨“元亨利贞解”补正刘士林《乾卦》云:“乾,元亨利贞”。在周易卦辞爻中,亦多有元、亨、利、贞四字,对它的解释,古人多从四德说,它主要依据于《文言》和《左传》.《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于也。...  相似文献   
82.
刘士林认为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 ,讲“中国话” ,应特别注意关照现存的边缘话语和非主流话语 ;丁少伦从当代性、文化的具体性、文化的解构和创造等方面阐释了其出版理念 ;张强认为新的人文话语的选择的关键是人文知识分子的主体性和思想的先锋性 ;朱国华分析了中西方两种诗学叙事话语方式的优长和缺失 ;骆冬青认为主流之外的“边缘”、“正统”之外的“异端”是重新发现中国文化话语的灵魂的源地 ;刘墨分析了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位置话语空间和类型  相似文献   
83.
一、绪论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述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再加上庄子本人颇有些愤激和反讽意味的言辞:“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庄子·天下》,以下只注篇名)。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对庄子及其著述存在着一种极为错误的观念:即普遍地把庄子看作一个充满奇思异想、文采华艳、漫不经心、古里古怪的智  相似文献   
84.
试论合校后图书馆的建设和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士林 《情报科学》2002,20(8):846-847
本文通过我馆合馆几年的工作实践,从组织机构,文献资源建设、自动化网络系统、资源共享等几方面,探讨了合校后图书馆的建设和优势。  相似文献   
85.
“保品种,减复本”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我们现在过分地强调“保品种,减复本”造成不能满足大部分读者的需求,而忽视了藏书建设实用性这一基本原则。应根据本馆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种类图书的复本和品种。保品种应该保那些高质量图书的品种,一般质量品种图书的入藏反而降低了馆藏质量。复本太低使本来很少的新书,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流通,使图书馆的流通功能萎缩、地位下降。要适当增加一些图书的复本量。  相似文献   
86.
中国诗性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唐诗与宋词。在理性文化中,“情”与“理”不相容,前者容易在反理性冲动中沦为“本能”与“欲望”,后者时常异化为一种与感性生命无关的抽象“范畴”与灰色“模式”。在诗性文化中,其“情”本质上是一种“诗化的感性”,其“理”则是一种“诗化的理性”。以诗性智慧为母体的中国文化心理,既不会走向高度抽象的西方逻辑系统,也不容易走向西方非理性的欲望狂欢。这是中国诗性文化最重要的现代性价值所在。在感性与理性之间除了西方的二元对立,还有一种更深刻的中国式的和谐关系。要理性就要压抑感性,或要感性解放一定要走非理性之路,只是西方民族的“一家之言”。维护诗性文化的利益与安全,既是我们对中华民族应该承担的伦理职责,也是对人类文化必须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87.
刘士林 《教师》2010,(34):64-64
“交流与讨论”是苏教版新教材《化学1》《化学2》中的重要板块,其教材编著者的主要意旨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为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聪明才智、表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供机会。充分利用“交流与讨论”这一教学环节,能充分开发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8.
89.
一般论者都以《新台》为讽刺诗,主题为卫国人刺卫宣公的荒淫腐化。本文认为《新台》并非是道德讽刺诗,而是一种有关婚俗的喜歌。并对“新台”的原型及文化功能进行考释以旁证之。  相似文献   
90.
为美学辩护     
为美学辩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三个:首先是“美是什么”?因为没有“美”,就没有“美学”。其次是“美学是什么”,它要论证的是一种专门认识(叙述)“美”的科学(话语)是如何可能的?换言之,即使世界上到处都有“美”,但假如不能通过一整套符号、形式和概念把它明确下来,那么人们依然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美的或不美的。在这种意义上讲,“美是什么”和“美学是什么”,是为美学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