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8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学生“母语素养”的调查报告——基于江苏省46所高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查的目的 近年来,无论是大众话语情境里,还是学术理论平台中,人们都大声疾呼:当今大学生的“母语素养”不容乐观,当今大学生正遭遇“母语危机”。无疑,这些都是人们直观的感受式的喟叹。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实证”。本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考察——当今大学生的“母语素养”到底是否缺失、在哪些方面缺失,以及缺失的程度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72.
以“八字宪法”(即所谓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为主体的既有语文课程知识系统.它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自身特性.不能顺应语文教育的应有规律.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无法自给自足——狭隘的理性主义知识观、传统封闭的课程理念、过激的工具价值主义.是其不可逾越的三重障碍。  相似文献   
73.
综观我国百年来中小学各科教科书之变革,可以发现,没有哪一门教科书像语文教科书这般显得如此频密与多元;与此同时,其社会关注度,似乎也没有哪门教科书能与语文教科书相提并论.据统计,自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至1990年,我国语文教科书的品种就达390多种①,如若加上近20年出版的语文教科书,那么,现代语文教育范畴下语文教科书的品种足有430多种.而在语文教科书的研制中,历来都不乏文化精英、杰出学者们的介入,如:蔡元培、徐特立、梁启超、鲁迅、夏丐尊、陶行知、梁实秋、林语堂、刘半农、叶圣陶、朱自清、吕叔湘、张志公、刘国正等.  相似文献   
74.
基于问卷调查研究,探讨了新课改下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缺失的表现与成因,并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5.
在教育领域,理论先行是必要的,然而,理论向实践的指向与转归却是更为必要的。教育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带有很强操作性意义的学科;换言之,教育学中的诸多理论是要为教学实际服务的,必须能解决问题。语文教育界在对“语文素养”的研讨与争鸣中,据笔者目力所及,于“实践”层面进行劳作的甚为鲜见——我们对其概念争论太多,而对其达成路径探究太少。本文不揣浅陋,就“语文素养”到底该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培养来谈一些刍见,且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6.
从根本上讲,“教”要受制于“学”,因此.学习理论的变革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再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们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人类学习的实质,虽然所持观点不一.但这四者却存有一共性,即它们都认为学习是一种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有意识的活动。可以控制。可以操练,可以观察。然而。学习除了这种“外显学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类型——“内隐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77.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语文”到底指什么?我们认为: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语文教育是指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语文”所指可以概括为“一体三维”:“一体”即语文本体为语言;“三维”即这个语言包含三个维度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78.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语文”到底指什么?我们认为: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语文教育是指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语文”所指可以概括为“一体三维”:“一体”即语文本体为语言;“三维”即这个语言包含三个维度的意义指向。认定语文即语言,始于语文作为课程教材名称之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一名,始用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相似文献   
79.
从理论上讲,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应该存有一定的操作形态,这种操作形态经过不断的概括化、理论化,最终会形成一套较为稳定的、带有规律性的基本动作.无疑,语文教学本身也是一种"活动",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是存有符合自身特性的带有规律性的"基本动作"的.  相似文献   
80.
一 1904年清末政府"癸卯学制"的颁布,标志着语文的独立设科,自此便拉开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序幕.语文既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那么从理论上讲,其课程知识就应该有了可确定性.纵览各个历史时期政府所颁发的各式各样的相关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清末政府称之为"章程";民国时期称之为"校令"或"课程标准";新中国成立以后多年一直称之为"教学大纲",本次新课程改革则义更名为"课程标准"),我们发现,"语文知识"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1978年2月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但该大纲并未对"语文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作出任何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