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2104篇
科学研究   35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77篇
综合类   89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3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8篇
  1961年   6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多年来,关于《鹿鼎记》的解读可谓是众说纷纭,各家学者都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对《鹿鼎记》的小说类型、主人公韦小宝的人物形象、《鹿鼎记》的艺术特色以及它与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的比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2.
<正>师:同学们熟悉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一起完成一个活动。在“春”这个字的前面或者是后面添加一个字组成新词语,来表达你对某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并说出你添加的依据。生:我在“春”的前面添加一个字“盼”。因为课文的开头连用了两个“盼望着”,构成反复的修辞手法,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之情。生:我在“春”后面添加“雨”,因为课文第六段描写的是“春雨”。生:我在“春”前添加的字是“赞”。从课文结尾部分的第八、第九和第十段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43.
44.
45.
沁园春 国庆     
五五华诞,举世瞩目,普天同庆。看“神舟”五号,遨游太空;奥运健儿,屡建奇功。政治稳定,经济强劲,科学发展满目春。铸辉煌,全面建小康,国富民殷。谱写盛世乐章,靠源头活水润笔锋。有“三个代表”,小平理论;中国特色,马列活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诺千金万民幸。瞻前程,两岸成一统,九洲贺同。沁园春 国庆@冯国荣  相似文献   
46.
我国商事登记制度能保证商事主体的公示性的稳定性,保障社会交易安全与商业秩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实质审查流于形式,手续繁琐,缺乏灵活性与效益性,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盲点。为了与国际接轨,需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47.
题目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的电压为380V,线圈内阻为2Ω,线圈中电流为10A,则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1s消耗的电能W为——J,产生的热量Q为——J. 四位同学在求上述习题中的W和Q时,因应用公式不同,计算出四组不同的答案: 甲:根据已知条件U=380V和I=10A,应用W=UIt和Q=I2Rt的变形公式Q=UIt求得W=3800J,Q=3800J.  相似文献   
48.
49.
农夫出于好心,拔起了地里的禾苗,原以为能使禾苗更快地成长,却不想“适得其反”。这是我们熟悉的《拔苗助长》的故事。初读这个故事,我觉得农夫很愚蠢:他难道不知道禾苗的成长真正需要什么吗?但不曾想,当了老师,面对孩子时,自己也不由自主地充当起“农夫”的角色来,在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时,就迫不及待地给予帮助。学生需要这样的帮助吗?教师怎样才能不再扮演“农夫”的角色呢?不久前,在一次市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执教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在教学准备和多次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了“给学生真正的帮助”的丰富…  相似文献   
50.
张仪故里考     
张仪,号“武信君”,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曾在秦国为相,以“连横”之策游说于赵、燕、齐、楚、韩、魏等国,拆散了关东各国的政治、军事联盟(“合纵”)。对于张仪在历史上的影响千古流传,为后人所称道。但他祖籍何处,故里又在什么地方?却鲜为人知。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史籍资料,并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考查。认为张仪的故里就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市区胡村乡张仪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