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15篇
科学研究   7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8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张方 《精武》2009,(5):42-43
我在十多年前就停止了杨、吴二派太极拳的练习,专攻武式太极拳。原因是阎志高先师传的这套小架确实难练,且理法深奥。以内带外的功夫真要十年八年才见端倪。十年前在小河沿听人说霍梦魁先师还有一套发劲的快架子,是武禹襄最初在赵堡学成后所创.传李承纶先生后,启轩先师原样没动地传给了葛顺成(字显斋),葛老显又传给郎舅霍梦魁。至于霍先生传给了何人就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42.
张方 《精武》2009,(10):30-31
有一位练意拳的杨先生曾经“承认”,“意拳大师”中无一人能将“手接手”的妙招真正用于同散打运动员的手接手中。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中国武林界很少见。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单纯练习传统武术者尚无一人在擂台上战胜过职业拳击、泰拳及跆拳道和空手道,我们这些练传统武术的人已经没有理由夜郎自大了。  相似文献   
143.
张方 《精武》2009,(12):52-52
气与“炁”者不同,始见于崔希范的《入药镜》,崔希范乃唐朝丹道大家,号至一真人,《入药镜》在内丹学上有至尊经典的地位,吕洞宾、张伯瑞、王重阳等的丹道思想均受其影响。《入药镜》开篇四句日:“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由此而将先天与后天划出了泾渭。  相似文献   
144.
张方 《精武》2009,(11)
在没有内丹之前,中国养生术里就有了吐纳,道家内丹术出现后,就开始运用呼吸的方法作为入道的门径。传统武术和当代竞技武术也十分注重呼吸的方法。2008年4月,全国武术冠军刘晓蕾做客《较量》栏目时,坦言最  相似文献   
145.
张方 《精武》2009,(8):40-41
20世纪90年代,当我接触到武式太极门的子午小周天内功时,发现这种功夫竟然与我修习过的房中术运气法相同!又发现杨家老谱中《太极阴阳颠倒解》和《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也与房中术的经典著作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6.
武学的谎言     
张方 《精武》2009,(4):58-59
看过《射雕英雄传》,谁都想拥有“降龙十八掌”那样的功夫,别着急,马上就有人给你编造了出来,传承表也编的有鼻子有眼的.还发广告招生。想学?没问题,拿钱来!真是中华武林的奇耻大辱!其实,武学一直是神话与谎言共存、真功与“腥话”难分。  相似文献   
147.
张方 《精武》2010,(5):63-63
戴隆邦当年修订心意拳时,除了将内功发劲的方法做了深化提高外,还创立了"三拳"和"五行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几把拳,戴家心意拳开宗立派就难以让人信服。近代研究学者对于"三拳"和"五行拳"的出处源流虽经多方探讨,但终是一头雾水。笔者已写过关于"三拳"的源流考证文章,可以确定"钻"、"剪"二拳是古传心意拳式的变化衍生,今再就"五行拳"的起源做一探究,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8.
张方 《精武》2010,(7):70-71
现在研究太极拳的学者多是从丹道的角度来诠释其本体,但从佛学的观点上看:武学修炼更像是一个渐悟的过程。即使你能在一夜之间想明白了这其中道理,你也需要有一个时间加汗水的修炼过程。习武的最高成就也就是能获得罗汉果位,能够改变性情,但还不能断除烦恼。  相似文献   
149.
张方 《精武》2010,(11):62-63
其实我下工夫修炼太极拳并非很早,应该是在1988年结识了王辉璞先生之后。虽然我早在1975年,就在北京东单体育场跟人家学过杨家太极拳,但一直也没下过真功夫。那时候注重的是实战,每天练的就是八卦、形意和拳击,后来有了散打,当时叫武术散手,都是些业余队员,我就经常跟他们比划,当然是各有胜负,因此也结交了很多朋友。他们和我一样,  相似文献   
150.
张方 《精武》2010,(11):65-66
自古丹道分南北二宗,南派讲究先命后性,而北派走的是先性后命的路子。内家拳当然是要性命双修了,在这一点上,从张义善和胡海牙等对于太极拳的高度评价中就能够看出。胡海牙先生的《仙学指南》有云:“内家拳注重锻炼腰肾,其实元气(命)之所在;注意培养动静,其实元神(性)之所在。故拳道之学,实即性命双修之学。”由此可知,参禅修道之人不能对内家拳小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