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2008年10月23日,北京画院美术馆大厅里热闹非凡。众多艺术界名流如杨延文、郭怡孮、徐城北、王润等齐聚一堂,共同为"纸上春秋——陈半丁中国画精品回顾展"开幕。展览汇聚了北京画院以及陈半丁后人收藏的陈半丁书画艺术精品84件,印章16枚,还包括部分陈半丁生平年表与艺术活动文献文物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形式一并展出。  相似文献   
12.
三百年前,漆线装饰佛像的制作基地在同安县马巷镇。蔡氏作坊"西竺轩",其有姓名可考的可上溯到第八代传人蔡伍祥,著名艺人蔡文沛为第十一代传人,将作坊迁至厦门。文沛先生(1911—1975年)首次将漆线装饰用于表现历史人物,且广收学徒,将家门绝技公开于世。文沛之子水况先生是蔡氏第十二代传人,为工艺美术大师。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作品《波月洞降妖》和《还我河山》作为工艺美术的经典之作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珍藏。1972年他还将许多漆线雕图案做成独立的装饰艺术品,为国家大量创汇,至此时"漆线雕"一词乃由蔡水况先生命名。其作品形成的产品模式仍是现代漆线雕生产的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6日早晨6点,上海奉贤,卫梦强匆匆驾着自己的商务别克,沿着奉柘公路,赶往公司去看他昨天才收回来的宝贝。尽管他已经连续三天没合眼了,从上海自驾到湖北,湖北到河南,又从河南赶回奉贤,但刚收回来的宝贝还是让他格外兴奋,迫不及待地要再仔细欣赏欣赏。上午8点30分,记者在其公司大楼一层宽大的仓库里,见到了仍在整理和擦拭宝贝的卫梦强,他脸上挂着汗珠和欣喜。  相似文献   
14.
黄杨木雕九人小组上世纪50年代,乐清黄杨木雕开始从停滞状态中慢慢复苏,标志性的事件是黄杨木雕"九人小组"的成立。1955年5月,由九位民间艺人——王笃纯、叶润周、  相似文献   
15.
加强年轻干部工作,构建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是新时代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关键内容.高校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年轻干部成长共性特征和一般规律,健全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全链条工作机制,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  相似文献   
16.
17.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主角,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许多教育家和名师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面临着新的课程改革,置身于教育变革的特殊时期,年轻教师要想迅速成长,脱颖而出,何不从注重教学反思开始?  相似文献   
18.
黄宝庆,男,1954年出生,福建罗源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0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现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漆艺研究会顾问、福建省宝玉石协会顾问、闽江学院客座教授。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管理、雕塑、寿山石雕创作、研究,尤其是近些年倾力于工艺美术史论研究、寿山石文化研究、寿山石雕设计、创作。十多年来多次受聘担任福建省工艺美术系列职称高级评委会委员、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评委,以及中国工艺美术馆专家组成员等。其寿山石雕《道家始祖——老子》获2007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的金奖。  相似文献   
19.
2007年8月23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甘肃厅,几件陈列于大厅中央的残缺藏品引起到场参加"第二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启动仪式"的专家、嘉宾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毛奇龄书法册页》更是让人不解,品相如此"完好"的珍贵清人手稿,为什么被当成残缺藏品来呼吁人  相似文献   
20.
文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具有模块化、专门化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内容过于细化、结构不甚合理、体系相对封闭、管理欠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知识观、课程观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笔者认为有必要改革课程设置,在承认专业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研讨性、实践性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建立综合化的文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