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2133篇
科学研究   66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18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模式创新在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科学数据共享运行机制模式的创新一直备受关注。科学数据的本质属性和共享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决定了谁可以在其中共享和使用数据。平衡且合理的相关利益者机制是保证数据共享能够成功进行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政府主导”和“政府和市场主导相结合”是国内外科学数据共享的两种主要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具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以不同的方式产生了可观的收益。以市场为主导,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的模式也逐渐兴起并开始流行。中关村肾病血液净化创新联盟搭建的数据共享平台,为总结和分析我国第三方机构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提供了借鉴。这种模式在科学数据共享组织参与、搭建平台、运营操作、平衡利益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其发展和实践经验可作为我国数据共享机制模式创新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32.
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核心驱动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优化重构生产要素体系,催生出数字化生产要素。本文从数字技术是生产要素赋能型技术视角,拓展数字技术为资本赋能型技术和劳动赋能型技术,引入CES生产函数中推演TFP增长公式,清晰展现了数字技术赋能路径,并基于1990-2018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参数估计。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是TFP增长主要驱动力,中国制造业TFP年增长率4.9%,其中数字技术贡献4.1%;数字技术和要素配置均偏向于资本,数字化背景下资本与劳动替代弹性为0.763(互补关系);数字技术偏向和要素配置偏向均已由抑制演变为促进,两者交互项已由促进演变为抑制并呈倒U特征。  相似文献   
3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国稳定跨过“结构性减速”阶段的重要动力。基于中国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技术创新模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探讨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并进一步分阶段对比分析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及自主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自主创新最为显著。(2)三种技术创新是否可以提速经济发展取决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增速作用逐渐减缓。(3)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速的作用受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在产业结构既定的前提下,技术创新投入越多,产业结构升级的边际经济效应越小。(4)我国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各产业通过逐步提高其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承载吸收能力,实现产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进而保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4.
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到毕业遭遇经济下行对于科技人员流动可能存在的长期影响。基于烙印理论,利用职业社交平台上的公开简历大数据,本文对毕业遭遇经济下行与科技人员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毕业遭遇经济下行对科技人员流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调节检验结果则表明,该效应在高技术动态性的行业环境中更为明显,而在高市场活力的地区中则有所缓解。拓展性分析发现:毕业遭遇经济下行的科技人员更有可能任职于国有企业,并且更少地进行企业内部流动。本研究从宏观环境层面拓展了科技人员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从个体烙印的视角揭示了毕业遭遇经济下行作用于科技人员流动的路径和边界,丰富了烙印理论的情景化运用。同时,为科技人员职业生涯发展以及政府人才流动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5.
明确制造企业绩效构成与知识管理核心,从方法、过程与结果三个视角,揭示知识获取、转移、整合对制造企业经济、创新与环境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据此,采用结构方程方法,确定知识管理对不同绩效的介入环节与影响力度。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管理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全过程影响,我国制造企业环境生态知识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外部知识获取无法直接改善创新绩效,表明我国制造企业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目前更需开展知识转移与整合;知识整合对制造企业经济绩效影响显著,表明尽管知识管理初期无法为企业带来现实收益,但长远看坚持开展知识管理活动最终可改善企业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36.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围绕气候外交的国际博弈本质仍是世界各国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随着欧美国家不断制定新的战略计划,科技竞争将由显性化向隐性化特征转变,科技牵引将作为一种新的科技竞争表现形态。随着欧美国家在绿色低碳技术竞争趋于白热化,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绿色低碳技术不断进步,欧美国家对中国双碳战略实施科技牵引的动因逐步形成,并通过气候政策施压、转型路径牵引、技术标准制定等路径进行科技牵引,最后导致科技创新有限化、产业结构转型有限化、高质量发展需求无法满足和一系列安全风险等。文中提出在坚定双碳政治定力,摸底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情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风险和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催生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虽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重要性已被学界和产业界所认识,但是已有研究未能系统揭示数字资源零基础的制造企业是如何在数字技术动荡背景下构建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本研究从资源编排视角,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法,以浙江泰普森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动态能力的演化问题,构建了“间断-连续”的非线性动态演化模型。研究发现:在数字从属、数字匹配与数字驱动构成的数字化转型三阶段中,动态能力借由资源编排行动,从数字重组、数字捕获与数字感知三个维度逆向递进推动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的自指性构建;技术动荡性会触发资源编排行动与数据驱动动态能力生成的演化间断,内化关键资源是实现数据驱动动态能力“间断-连续”跃迁的核心所在。本研究打开了制造企业数据驱动动态能力演化过程的“黑箱”,对数字转型背景下扩展资源编排及动态能力理论的应用,指导中国传统制造业数字转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本文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劳动力就业,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扩张劳动力需求、拉动就业的强劲驱动力。在影响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市场规模效应、经营范围效应和生产率效应三条途径促进劳动力就业。基于异质性的研究发现,对于高科技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就业促进效应更加明显。最后,本文还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高学历人员占比和高技能人员占比,优化企业的劳动力结构。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准确评估数字化转型的就业效应,为实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9.
制定中国科学院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一件大事。这对于贯彻新时期办院方针,实施新时期发展战略,凝聚广大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力量,深入推进知识创新工程,实现科学院改革与创新的跨越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样,制定和执行正确的发展战略,对一个研究所也是至关重要。计算技术研究所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在广大员工充分讨论基础上制定了所的发展战略。贯彻发展战略已对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科研选题和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他们的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做得比较细致,很有特色,对其它研究所制度发展战略有一定借鉴意义,本刊特转登如下。  相似文献   
40.
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影响的统计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发表趋势和状况。国际论文的统计源自国际权威检索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 、《工程索引》(Ei)、《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原ISTP)、Scopus数据库、《医学索引》(MEDLIN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国内论文的统计采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87年建立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目前收录1994种中国各学科重要科技期刊,即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文按中国论文数在世界所处位置及影响、中国国际论文被引用和收录的情况、表现不俗的中国论文、中国国内论文发表数和被引用情况、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合作情况、社会科学论文统计情况等部分公布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