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CAJ-CD规范》的试行,为中国学术期刊的检索与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该规范在其主要项目及编排格式和标点符号的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主要表现在选择余地过大,难以统一,操作时不好把握,部分地方不符合“简明,易行”的原则以及有关本属于检索与评价内容的部分有空白点,尚未涉及。  相似文献   
22.
一周渔璜(1665——1714),名起渭,以字行;一字桐野,号载公。贵州贵阳青岩骑龙(今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人。康熙33年(1694)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后历任侍读学士、顺天府学政、充日讲起居注官、詹事府詹事。曾先后参与修撰《贵州通志》、《皇舆表》、《渊鉴类涵》、《康熙字典》。所作文章未编集,已散轶。其诗集编次,据郑珍(子尹)《书周渔璜先生桐野书屋图、后图康熙戊子作》诗,莫友芝(郘亭)《以周渔璜先生<桐野>、<回青>、<稼雨>诸集本与陈耀亭焕煃上舍授梓,(?)之十韵》诗和《重刊桐野集序》考之,基本情况是:  相似文献   
23.
孔尚任在其成名之作《桃花扇》里,写了两首“梁州序”曲(《眠香》),安排在这部悲剧的两个人物合卺之夕,让其各自表白出来,我认为是用心良苦的。这两首曲子历来不怎么被研究《桃花扇》的同志注意,特别是在分析侯方域和李香君这一对悲剧人物的性格、志向和各自表现出来的社会和历史意义上,几乎无人问及。我们知道,《桃花扇》四十多出戏中,侯、李爱情的直接描写是不多的,他们内心表白的地方更少。只要仔细研究这两首曲  相似文献   
24.
《报任少卿书》释义补正易健贤司马迁留给后世的自传体文章,现在能见到的只有两篇。一篇是列于《史记》全书之后的《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序》),另一篇是载于《汉书·司马迁传》中他写给任安(字少卿)的一封书信。《汉书·司马迁传》其实是这两篇文字的拼接组合,...  相似文献   
25.
一熟悉《文心雕龙》的研读者,大都会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这部长达三万七八千多言的文论巨著里,虽然论及的主要作家达一百二十人之多,却偏偏对中古文学最伟大的作家陶渊明不著一字的评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刘勰受到的责难也自不待言。刘勰不论陶渊明,学术界普遍倾向于从陶的出身低微,事迹鲜为人知,作品风格不合时代潮流诸方面去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刘永济先生说:  相似文献   
26.
《文心雕龙》五十篇,只有《辨骚》篇单独而集中地论述了一个作家——屈原,这在该书的谋篇布局中,是一个异乎寻常的安排。在对《文心雕龙》全书作体例类比的划分时,《辨骚》篇究竟是属于前五篇总论“文之枢纽”之殿,还是属于它之后二十篇文体论“论文叙笔”之首,也就成了龙学家们讼谳至今仍尚有歧见的议题。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位卓越的大师,对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及其作品,作出了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事情。本文拟在研读《辨骚》的基础上,参照《文心雕龙》其它有关屈骚的议论,对一些问题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27.
本文阐述了人类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把握世界的诸种方式与途径,并从比较分析中进一步探讨了人类对世界的审美把握这种方式的特殊性。接着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之所以要采用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的必要性。这首先表现在它能给人类以生命的最高享受,同时,还可以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人与自然之间开辟新的通道,架起新的桥梁,沟通、融合二者的关系,以实现某种互补。  相似文献   
28.
就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商榷意见,以促进该教材对相关知识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9.
邓小平对维护社会主义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论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启迪人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人,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重要手段是“两手抓”。  相似文献   
30.
嵇康之死,有诸多原因。而与吕安的结识交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幽愤诗》所言“子玉之败,屡增惟尘”,不仅表现了嵇康临终之前“暗于识人”的怨悔之情,也反映出他“暗于识时”,对现实社会缺乏理性认识的弱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