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51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教育是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的热门话题,为了发挥热点效应,报刊记者在两会期间都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精心制作有关教育的新闻报道的标题。那些形象、新颖的标题如磁铁一般吸引着读者,令人耳目一新。下面赏析《中国教育报》的几则妙题。一、运用比喻。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新课题。把这些新课题化作形象化的比  相似文献   
42.
把物拟作人来写,有利于放飞思想,展示睿智,张扬个性.常用的笔法有: 一、自拟题目运用拟人.点击2003年的中考佳作,《枯叶,请接受我的赞歌》(江苏泰州考生)、《一棵老槐树的自白》(辽宁大连考生)、《"鼓励"自传》(江苏淮安考生)、《给非典先生的一封信》(湖北荆州考生)等拟人化题目不时跳入眼帘,使人眼睛一亮.从这些题目中,我们就可以触摸到作者灵动的思维和活泼的情趣.  相似文献   
43.
“几何”在现代汉语中是“几何学”的简称,是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在古诗文中, “几何”是疑问代词,表“多少”之意。历史上曾有人故意将这两种含义不同的“几何”连用,趣味多多。  相似文献   
44.
一、命题形式多样,难易程度有别1.抄写所提供的汉字语句。例如浙江温州市中考题:将下面泰戈尔的诗句抄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格子里,做到正确、端正、整洁。  相似文献   
45.
中考作文中出色的比喻如一朵朵鲜花装扮着姹紫嫣红的苑圃。怎样培育这些花色迷眼、花香醉人的"喻花",让阅卷教师点头称妙呢?方法有四:  相似文献   
46.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片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则公益广告……便是一道令人回味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47.
读朱自清的《背影》,那身处困境、身体又胖的父亲艰难地穿过铁道,攀越栅栏,将买来的橘子送到儿子手上的情景,总是令人唏嘘不已。有人从色彩美学的角度评论说,《背影》全文的色调是灰暗的,唯一发亮的只有橘子的橙色——浓浓的父子之情。读这篇《爱的小橘子》,我们发现的是另一种人情的亮色。  相似文献   
48.
曹津源 《初中生》2015,(33):8-10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这段诠释"智慧"的话,就是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一石激浪,作家丁立梅也坐不住了,她在微博中说:"大干世界,各有各的智慧.草有草的,花有花的,树有树的,虫子有虫子的……人的智慧,更是万千千万.可以这么说,每一天的生存,都离不开智慧.  相似文献   
49.
<正>【出新策略】高考议论文怎样走出"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立论老套,人云亦云"等误区,写出新意?有效的对策是:一、关注当代热点,论证给力到位。下面的范文《肉体慢点走,等等灵魂》之所以引人一读,就在于立论触摸当代热点,击中世人生活理念、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三个"误区",振聋发聩,新意迭出。文章在向现代人推出"慢生活",引导人们走出上述三个误区时,不是靠枯燥的说教和武断地下结论,而是以论述的纵横开阖和手段多样说服读者,做到了"以新引人,以理服人"。这主要表现在下列"三性":观点表述的多样性。"慢生活  相似文献   
50.
“就境设喻”的本体和喻体在同一“境”内,互通性和互补性强,容易形成感知迁移和审美联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构成就境设喻的联想,可以有多种形式。一通感联想。例如:1.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海滨仲夏夜》)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