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为大于其细”语出老子。它深刻地阐明了“大”与“细”的辩证关系。我们把它借用到文章写作中来 ,同样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特别是对记叙性文章更是如此 ,因为典型的细节描写是记叙性文章赖以成功的“基石” ,文章感人的力量正是来源于此而不是贴上去的空洞的标签  相似文献   
33.
3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在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技能……"新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与此相应,教师也将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5.
文体,即文章体裁,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形式。关于它的理论探讨,当以三国魏曹丕的《典论·论文》为始,尔后专著迭起。其中以梁萧统《略明文选》、刘勰《文心雕龙》,明吴讷《文章辩体》、徐师曾《文体明辩》,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影响最著。这些著作都对古文体作过不少精当的解释说明,为后人的进一步讨论留下了宝贵资料。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课文共112课。有诗文164篇(首),加上传统上常用为中学教材的一些篇目,其所涉及的文体是很广泛的。其中虽有与今文体相同、相近的,但有很多是不尽相同甚至很不相同或现在根本没有的。了解这些文体,更有  相似文献   
36.
大文豪巴尔扎克曾经说过:"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释疑是思维的批判性高的重要表现。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促进学生的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创设情景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未知知识产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37.
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线网的设计,应考虑居民的分布和就业地点分布,土地使用率高的地区,应该设计提高接运公交线网密度.要按客流大的方向来选定线路,同时组织常规公交小间隔、均匀运行,这样保持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车站与乘客形成直接联系.特别注意的是在组织通向城市轨道交通终点站的干线时,要沿最短线路,因为它的吸引区域比中间站大的多,尤其是在重要的线路上.  相似文献   
38.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递增.这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带来了发展的重要契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高职院校转变思想,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改革成果.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参考性的改革建议,希望能够对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39.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君主或权臣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其个人好恶,往往决定着臣民的命运。当他们心血来潮时,偶尔也会把“乌纱帽”“赏赐”给下属。历史上就发生过一些荒唐可笑的“得官”故事。打赌得官南朝时期的宋文帝刘义隆有个奇怪的癖好——与人打睹。每当获胜便哈哈大笑,得意非凡。谁知有一次他与巨子羊立保打赌时,运气不佳,输掉了。赢家向他讨赏,文帝说:“朕封你作宣城太守吧!”就这样,羊立保轻而易举地拣了个“肥缺”。  相似文献   
40.
“语文是什么?”这似乎是个荒唐的问题。人们从七岁甚至更早就触及的这个概念,谁不明确。但我们测试的结果是,许多语文教师还答不上完卷。在不明确语文是什么的情况下,能真正明确语文教学的任务吗?在不明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能有恰当的方法吗?在三不明的情况下,能有好的效果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用吕叔湘先生的一句话说,就是:“大多数不过关”。(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而我们在语文上的耗费却是最大的!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