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首先由英美法系国家所创立,这不仅是公司法上的创举,而且在实践中对制约公司的大股东、董事、经理等的擅权专断、侵害公司利益以及保护公司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论自信     
论自信●朱光明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信任自己,肯定自己。自信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自信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骤然而生的。自信是一个人长期修炼的品质,是一种不以客观存在为转移的个人意志。自信的根基是充实。唯有充实,自信才有分量;唯有充实,自信才有依靠...  相似文献   
63.
理解批评——一种教育现象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具体的教育情境出发,运用教育现象学的方法对孩子们的批评体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批评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教育者批评孩子的合理性根源,从批评的教育意义出发,提出了一种走向教育学批评的可能性途径。结论认为,批评是一种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守护和规范,教育正是通过批评这样的具体行为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64.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充分理解基础上,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从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初步"入手,并体现出如下的编写特点:1.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2.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重构建;3.注意学习内容的适应性、选择性、开放性;4.引导学生亲历规划、设计、制作、评价的过程;5.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6.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7.充分考虑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之间、高中与初中内容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65.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结合近几年的考查内容和特点分析,化学平衡部分的高考热点和思维误区如下.  相似文献   
66.
朱光明 《考试周刊》2013,(84):177-177
教育案例实际上是教育的实例,对于研究学生的行为习惯、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效研究教育案例可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7.
理解教学     
教学是师生之间因"伟大事物"而产生的相遇,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实践交往,教师在其中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教学的实践交往属性呼唤教师对学生的敏感,从而发展教学的机智。教学实践的紧迫性需要反思的距离,以从理论上提升教学实践智慧,并承担起教学的责任。  相似文献   
68.
论自由心证的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心证虽然赋予了裁判者对于证据的证明力的有无及大小的充分裁量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从其产生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较为完善的约束机制对自由心证从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约束。裁判者在此重重约束下要想随意擅断几乎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69.
理解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现象学是受现象学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现象学研究反对教育研究中的简化、经济原则,强调研究要关注教育生活中教师、学生丰富的体验世界,在教育的具体情境中整体地把握教育经验的意义,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教育研究取向,为多元化的教育研究增添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0.
文本通过现象描述分析的方式,探究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表扬体验的意义特征。分析认为,表扬是孩子们渴望的体验。渴望表扬与他们渴望被看见(存在)、被肯定(认可)、被重视(地位)、被关爱(亲密)等自我体验及人际体验直接联系在一起。理解表扬体验的这些面相,有助于我们把握表扬的本质特征,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育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