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设计理念:一堂语文课,明明是精彩的课文。学生却萎靡不振,对精妙的语句没有特别发现.对生动、感人的篇章也没有什么感应,只要一言说就感到困难和痛苦,这让为师者特别尴尬。如何让语言的魅力萦绕在孩子们的脑际?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重组,通过隐藏最后一节。使学生因疑而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从而引领孩子们与文本进行了真真切切的交流。  相似文献   
42.
当前,一些教师认为要落实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试想,一堂没有教师精彩讲授的语文课或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或许精彩迭出,但它一定缺少深度,少有内涵。长此以往,语文课就会变得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43.
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也在教师的头脑中逐渐“沉淀”,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我们在为教师大胆创新、张扬个性、追求独特的教学行为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为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追赶“时髦”感到忧心。一、学科整合:目标明确,把握时机,不为学科所累【案例】《桂林山水》教学片断师:读了课文,你们认为桂林山水美吗?生:美!师:是呀,这样美的桂林山水怎么能不让人赞美呢?现在分小组展开讨论,看看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山水。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唱一支歌,可以……(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争辩声、讨论声此起彼伏,教室里…  相似文献   
44.
45.
史剑波  朱瑛 《云南教育》2008,(11):46-47
诗意语文主张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笔者认为,“诗意”缘于“情意”,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柄息。  相似文献   
46.
朱瑛 《湖南教育》2008,(9):14-14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而诗意的语文教学能给学生心灵的愉悦。然而许多教师曲解了“诗意”的内涵,以为把课堂语言诗化、文学化、高深化就是对诗意语文的诠释。他们简单地把华丽的语言外表看成师者内蕴深厚的标志,而忽略学生对这种课堂语言的接受度与认可度。显然。这种远离学生感受的“诗意”,  相似文献   
47.
入课:巧妙导读,铺垫情感基调    师:上课!(生起立)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很多,我们一起向听课的老师问声好.    生:老师们好!    师:请坐.谁知道我刚才为什么要你们向老师们问好?    生:尊师重道.   ……  相似文献   
48.
时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关注课堂上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对学生语言的生成与发展有着强烈的指导和相助意识。课堂上总是尽量给予学生以热情洋溢的评价,敏锐地纠正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错误,也正因为如此,有些教师常常主观霸道地以救  相似文献   
49.
延对反馈指在某些情况下,有意拉长信息反馈的时间。目的在于提供学生深入思考的机会,它能起到及时反馈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常用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纠错。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看法(解答)有误时,教师不是立即否定,而是采用延时反馈的形式,让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自行纠正。如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开始有部分学生认为“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个罪人。对此,教者既不说对也不说错,而是引导学生:“他是不是罪人,我们学完课文再来讨论。”等课文学完了,那些原来认为“我”是罪人的学生。自已认识到过去看法不对,并说明了原因。  相似文献   
50.
本文主要分析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结合我国的教育改革探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及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