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4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2,(23):48-49
军队,作为国家政权的工具,承担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和国家安全的重任。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未来的战争中克敌制胜,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军队的日常训练,积极练兵和备战,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四时畋猎"是中国古代军队的主要训练方式。畋猎,亦作田猎、狩猎、围猎,即为打猎。"周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行搜、苗、狝、狩之礼。"从周朝开始,如  相似文献   
32.
古时所称“足衣”,有内外之分,既指鞋,也包括袜。汉代以前的鞋称为“屦”,是用丝、麻、草或皮等材料制成。一般百姓只能穿着草编的屦,即草鞋。草屦也作为丧服或罪人的刑服。比草屦稍好一些的是葛屦,即用葛藤纤维编织的鞋,是一般平民穿着的鞋。  相似文献   
33.
秦在兼并六国进程中,从户籍管理、社会治安的治理,维护家庭和睦关系、连坐互保等方面入手,稳定社会秩序,为统一的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34.
中国古代帝王出行时,多设仪仗扈从,前拥后簇,车乘相衔,旌旗招展,充分显示帝王至尊的地位。仪仗,即仪卫兵仗,自汉代起称为卤簿。"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帝王出行时,需要护卫及官员随从,以防不测。根据帝王出行的等级,确定随从护卫及官员的数量、规模以及各种装备  相似文献   
35.
朱筱新 《百科知识》2013,(21):43-44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或目的,为了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和行动,便通过立誓缔约的方式相互结盟,亦称会盟或盟会。盟,亦称盟礼,实际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宾礼”中的一种礼仪,始于两周时期。  相似文献   
36.
古人的下衣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将上衣统称作"衣",下衣则统称为"裳"。"衣裳"一词,实际是上衣和下衣的合称,即指今天的衣裤。"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经·邶风·绿衣》)古人虽以"裳"作为下衣的代称,但下衣还有具体的名称,其中主要有裳、絝、裈等。裳,古时又写作"常"。常,即裙。"常,下帬(裙)也?保ā端?文解字》)西汉学者刘熙的解释更加具体。"裙,下群也。连接裾幅也。"(《释名·释衣服》)裙是  相似文献   
37.
坐席与主席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相互交往时,经常会考虑如何安排坐席的位置,以此表示对来宾和长者的敬重。实际上这一传统习俗自西周开始,在我国已有30100年的历史,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38.
冕服与加冕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在举行各种礼仪活动时,不仅要陈设相应的礼器,还需穿着与之相符的礼服,因而古时的礼服有许多形制和名称。如祭祀时着祭服,朝会时着朝服,行军礼时着戎服,婚嫁时着婚礼服,凶丧时着丧服等,  相似文献   
39.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在相互交往时,经常使用名片标示自己姓名和身份。而在元旦或春节前夕,人们则要互赠贺年片,以示祝贺、祝福。这两种用于社交的事物,都源于中国古代社会,且两者之间又有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古人的别号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称谓有名、字和号。号,在古代社会作为个人的一种称谓,不受场合、对象的限制,经常取代名和字,成为人们交往时的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