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朱红灿  李建  胡新  肖诗依 《现代情报》2019,39(11):137-145
[目的/意义] 从满足视角探讨线上线下整合环境和信息爆炸对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为政务新媒体发展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探讨感知整合对公众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并结合感知过载构建公众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概念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感知整合通过对公众感知使用政务新媒体的内容满足、社会满足、过程满足的积极影响,间接积极影响公众的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感知过载对公众的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消极作用,进而与感知整合共同影响公众对政务新媒体的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12.
朱红灿  陆碧琪 《现代情报》2017,37(5):105-110
基于制度理论,从制度和技术角度出发,通过探索制度和技术因素如何对公众政府信息网络渠道使用意愿的影响以及二者间的制约关系,构建了公众政府信息获取网络渠道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感知网络舆情应对、感知信息时效性、民主权利意识等六大因素对于公众政府信息获取网络渠道使用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制度因素中的感知信息安全监管、感知网络舆情应对二者对技术因素中的感知信息服务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用户和非用户政府信息网络渠道获取态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两者的使用意愿特点,以期改善政府信息服务质量。立足促成因素、约束因素维度,构建了用户和非用户政府信息网络渠道获取态度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技术-结构方程建模(Partial Least Square-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PLS-SEM)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行为控制对非用户和用户的政府信息网络渠道获取态度都有很强的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在促进公众初始采纳阶段的影响较显著,在持续使用阶段影响减弱;主观规范对用户的使用意愿有较显著的影响,对促进非用户的初始采纳意愿影响不大;抵制变化对初始采纳意愿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或根除新闻网站中大量非主题信息的干扰,提出一种新闻网页抽取方法,采用基于熵的计算和DOM树的知识,从新闻网页中抽取主题文档和相关链接。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借鉴国外的公众公共服务渠道选择模型,结合我国政府信息获取渠道的特点,分别构建公众选择政府网站、电子邮箱等网络渠道与政府接待厅、电话等传统渠道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选择模型,最后采用Logisic非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公众政府信息获取渠道选择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渠道的政府接待厅和网络渠道的政府网站是我国公众选择的获取政府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每天上网的人更偏向于选择网络渠道。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NSSE-China调查工具,对X大学本科教学主要教育环节和学生收获与清华大学的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校并没有本质差异,进而通过比较研究发现X大学本科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基于动态可调自组织神经网络(the dynamic adaptive self-organizing map neural network,简称DASOM)的增量中文文本聚类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其只需处理更新数据,提高聚类速度,并能自动抽取SOM聚类结果;DASOM模型具有动态的结构,通过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中文文本增量聚类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鸿沟是相互关联的社会现象.民众如不能有效地获取和利用政府公开信息.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就难以实现;如不从用户视角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就不能全面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复杂性.本文研究了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鸿沟的关联性,有助于从更加复杂的角度,认知政府信息公开,给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线评论是潜在学习者评估平台的重要依据,有关在线评论与用户使用意愿关系的研究对促进平台的普及和推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基于双重加工理论构建在线评论对在线学习平台用户使用意愿影响的概念模型,然后通过调查发现,双面评论、评论来源可信度、评论来源专业性、受欢迎程度以及第三方推荐正向显著影响在线评论有用性。在线评论有用性正向显著影响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平台使用意愿,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评论来源专业性、受欢迎程度与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因此,保证在线评论的真实性、秉持在线评论应“有用”的理念、管理和完善在线评论内容、提升和优化服务水平,有助于提高潜在学习者的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20.
文章引入价值网络理论,梳理新加坡网络虚假信息应对机制的演化脉络,分析其现行应对机制的运行机理,为我国网络虚假信息的应对提供经验借鉴。目前,新加坡网络虚假信息应对价值网络更为重视公众和平台价值,实现了多个主体的互动。其中细化应对机制、吸纳社会言论、多元创新协同等都是可以有效借鉴的网络虚假信息应对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