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50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社会、学校对音乐教师的评价及音乐教师在学校的弱势地位给音乐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我从自身的切身体会分析了几点自我调节心态,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方法:端正工作态度,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位;调节心态,营造和谐关系;学会放松、合理宣泄、找回自信。  相似文献   
22.
即兴创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而且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人体器官、乐器或其他音源材料创编音乐场景、根据音乐即兴描述意境或为旋律创编歌词、创编节奏为音乐伴奏、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创编旋律等。  相似文献   
23.
《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是1987年度中国图书奖的获奖图书。有关专家是这样评价此书的:“如果说,近十年来主体问题的研究和展开是我国哲学战线最重要的理论突破之一的话,那么,价值问题的确立和深化又是主体问题的研究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24.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体育教学水平,教师要重视科学的开展教学实践研究,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有效的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结合中职舞狮课程教学实际,探索了开展舞狮课的意义,总结了具体的教学措施,希望分析能全面提高中职体育舞狮课程教学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舞狮课程在中职体育课堂的开展效率。  相似文献   
25.
长期以来人们就意识到岩心分析测量对确定残余气饱和度的重要性,并进行了一些实验来研究水对气的驱替,但目前还缺乏一种公认的定量确定剩余气饱和度的实验方法。为了了解残余气饱和度实验研究进展,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从认识残余气形成机理出发,对文献中各类岩心分析技术测量残余气饱和度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归纳出稳态驱替、离心法和渗吸试验三种实验方法,其中重点讨论了渗吸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6.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自杀,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后新时期。中国后新时期文学背叛了鲁迅精神:疗救人生和鼓舞战斗的文学,蜕变为麻痹人生和教唆为奴的文学,表现为深切的文学蜕变为浅薄浮躁充斥情色的文学;作家以谋利为第一要义,丢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采风"背离了"采风"本义,鲁迅文学奖亵渎了鲁迅。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急需整体性的忏悔;鲁迅文学奖每年应只评一人,且由民间组织进行。  相似文献   
27.
整体替换思想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及灵活运用的话,高中数学学习就会显得异常困难举步维艰,好多数学内容根本就无法理解.高中数学中字母不仅用来代替数还用来代替比较繁杂的代数式.下面就高中数学中运用整体替换思想比较频繁的内容研究如下:1.二次函数y=ax2+bx+c(a≠0)二次函数是初中内容,但又是高中八大C级知识点的第一个知识点.江苏高考对二次函数的考查有如下知识点的目标达成要求:  相似文献   
28.
索洛古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为著名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在五四后的中国亦较有影响。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期即与其有过接触,他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收有索洛古勃的作品。以后鲁迅仍对索洛古勃多有关注和评论,直至其生命的晚年。鲁迅揭示了索洛古勃作品艺术特质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他是“死的赞美者”;表现“无可挽救的哀惨”是索洛古勃作品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索洛古勃的寓言也给予高度评价。鲁迅不时运用索洛古勃作品中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描写参与现实生活,或规劝青年,或批判社会,从中亦显现出鲁迅对索洛古勃的某些方面的评判,鲁迅在对索洛古勃某些作品的评论中表明他不赞成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还指出了索洛古勃与苏联新政权的格格不入,创造力迅速衰退。所有这些均昭示出鲁迅深刻的社会的历史的和艺术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29.
彭定安先生是我国著名社会科学家,其研究涉及多种学科,且均达到相当高度与深度,并产生了国际影响。他堪称辽宁社会科学第一人。彭定安以鲁迅学为原点和放射点的社会科学研究、大文化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有着自觉的使命意识;有着鲜明的实践性品格;又是个性鲜明的独特的"这一个",其学术研究往往饱蕴着激情,充满了人性和人文关怀。彭定安的以鲁迅学为放射点的社会科学研究和大文化研究,其意义不独是彰显着彭定安本人的学术个性,并且由于他的独特理论建构与社会实践,证明了鲁迅学不独是中国现代文化文本的理论构造,亦是整个人类文化正确发展走向的理论构造,或者说是这一构造的核心质素。彭定安由鲁迅学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科学研究和全人类的大文化研究,不单显示出他本人的学术研究的走向与发展和深化,并且昭示出鲁迅学本身通向整个人类的大文化的内驱力。彭定安发现、体验、亲和了此种内驱力,因而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鲁迅学。他本人即是鲁迅学在时间上无限久远、在空间上无限扩大的证明。  相似文献   
30.
李春林 《文化学刊》2013,(3):94-105
鲁迅盛赞索洛古勃是"死的赞美者"。鲁迅本人亦如此。两人都乐观地直面死亡,都能从形而上的本体论层面对死亡进行表现和思考;都认为死亡是对恶的抗争与终结;都将"死"视为追求自由和创造新天地的工具,视为"爱"的等价物;均通过死亡仪式的描写,强化死亡深藏的意义与功能。两人也都认识到死亡的负面意义;都用死亡描述和概括自己所处的专制社会的状态。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索洛古勃的死亡观受到基督教和西方其他宗教及神话的深刻影响,鲁迅则更多地基于其生物学的人生观和进化论;索洛古勃对形而下的意义上的死亡的关注程度不如鲁迅;两人对待自杀的态度不同;在阐释死亡时对于先觉者与民众的关系的表现不同;探求死亡意义时彼岸此岸场域的立足不同;最大不同是鲁迅对于死亡始终持唯物主义的态度。鲁迅死亡观存在着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二律背反,正因此,他超越了索洛古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