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岭南武术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北部五岭山脉之南各地方拳种的统称。因其地理环境相近,生活习俗相同,其拳派风格也多以传统南拳类为主,与北方拳派相比,别具风格,自成体系。文章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岭南武术的产生和流传进行了深层次地本质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大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着岭南武术;福建南少林武术的广泛传播和影响起了关键作用;客家人入越(古南越)带来的军事武艺和民间武术在岭南武术的形成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岭南地域与人文特性的客观现实,提供了孕育岭南武术的生存土壤和环境;岭南文化促成了传统南拳运动特点和风格的进一步成型与成熟。  相似文献   
22.
比较分析现代课程观与后现代课程观.在突破传统课程框架为主线的视角下,阐述课程观的流变内容.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设想和措施:重新解读与建构课程与教学观,有机整合教育理念;破除师徒绝对权威神话,建构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立足时代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做到知识的精化与活化;解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明确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所面临的任务;继承与发展并蓄,重视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23.
教育危机与转机——对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引发改革,改革产生困惑."--这是诸多国家发展的通则.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教育危机和转机分别进行了阐述.为一轮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空间.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存在着诸多教育问题,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科教师"近亲繁殖"较严重,专业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大.对此必须要有时代性的忧惠意识,站在时代的高度上,规划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24.
对中国武术未来走向的再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朝旭 《体育学刊》2000,(3):114-116
围绕中国武术能早日成为奥运项目开展和从事武术训练、竞赛,不是武术未来走向的根本目的,还须考虑其化价值(包括医疗保健)存在。武术的两条腿走路,不应仅限“套路”和“散打”两种运动形式,而应形成“运动项目的健身、防身竞技性”和作为“传统化的修身、养性、医疗保健大众参与性”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25.
新授武术套路练习时间间隔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武术新授套路动作的教学效果。科学地掌握动作练习时间间隔至关重要。本文教学采用重复练习法 ,结果表明 :理想的新授套路动作练习时间间隔应为 2~ 3min。新授套路动作多 ,条件又不允许以优化时间间隔 2~ 3min进行练习时 ,辅以意念训练法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武术运动员上肢本体感觉能力状况与其训练程度之间的关系,以便更科学、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和水平,对武术运动员和非武术运动员的上肢三大关节本体感觉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动作技能要求程度越高的项目,小肌肉群协调配合性越好,本体感觉能力越强,其训练程度和水平越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肘、腕关节的本体感觉能力优于武术散打运动员,但两者的肩关节本体感觉能力无明显差异;不同项目运动员的上肢本体感觉能力左、右两侧不存在显著差异;各专项运动员上肢关节本体感觉能力的发展,不受关节活动幅度(柔韧性)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2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与讨论了广州体育学院摔跤、柔道专项学生执行1999年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方案和2004年课程方案情况。结果认为:摔跤、柔道专项实施2004年民体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符合“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拓展了就业口径。学生在选择与就业方向相适应的课程上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同时教学大纲、教材以及相关课程的开设均需要作适应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28.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全国13所单科体育类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带有共同规律和特点的地方,并结合广州体育学院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结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突出“一专多能”的前提下,培养既掌握扎实武术、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专业方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又具备洞察社会需求、开拓创新能力以及有利于创业成功的人文素质和坚韧不拔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务实而科学地制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计划,本专业基础课不能和其他专业基础课“打通”;面向激烈竞争的社会市场,突出培养能力,主动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对企业的管理、策划、营销经验和洞察社会需求、寻求机遇的能力,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
晏骏  李朝旭 《武当》2013,(8):18-19
24式太极拳是以杨氏太极拳大架为基础创编出来的,其中拥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与传统杨氏相异的地方。在传统杨氏太极拳和24式太极拳中,其对手指的要求是自然伸直,且呈现出"荷叶掌",在练拳时伸出的手掌犹如"照妖镜",五指肚要相聚。但在双手于体侧抱球动作,其要求则是不相同的。传统杨氏太极拳抱球,双掌心斜相对;而24式太极拳则说体侧抱球,双掌心相对。在行拳途中,下肢的重心转换更体现出了二者的不同。不妨让我们以左搂膝拗步承接右搂膝拗步为例,在传统杨氏太极拳中的做法是重心不变,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外撇45度,身体渐渐左转……目光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顾及左掌。很明显,传统杨氏太极拳的重心转换为"实转"。在24式太极拳中的做法是重心平稳后移,逐渐使重  相似文献   
30.
中国武术散打技术现状及训练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对参加 1 996年全国散打锦标赛 (个人赛 )的 1 0 8名男选手和 2 4位专家、教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散打运动要提高技术水平 ,必须建立完善的运动训练体系 ;强化对抗中技术运用能力 ,提倡主动进攻的打法风格 ;把耐力训练贯穿整个训练的始终 ;加强其进攻和防守的功力练习 ,特别是拳脚的击打与抗击打能力 ,并注重功效性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