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陈侯"铜壶,春秋时期容酒器,1963年出土于山东肥城小王庄,1989年调拨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本研究采用X光探伤、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技术对其铸造工艺及前期修复痕迹进行分析。对锈蚀产物进行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SEM+EDX)、拉曼光谱(Raman)分析后,评估其保存状况,并对局部含氯锈蚀产物进行去除。此外,由于带氯锈青铜器对所处环境的湿度变化十分敏感,本研究还对"陈侯"铜壶所处展厅的湿度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给出相关保藏建议,为同类文物的日常保养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它毕竟只是众多学习方法之一。那么,在我们的科学课上,什么时候进行分组活动才最合适,最能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  相似文献   
13.
李沫 《声屏世界》2004,(12):9-11
2003年5月1日,央视酝酿长达七年之久的新闻频道终于开播,确立了境内电视新闻传播的新模式:同年10月23日,第一个以直播新闻为主的地方卫视台——东方卫视,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以强势地方卫视的身份,跨区域传播的姿态,加入到新闻资讯传播市场的竞争之中;其实在此之前的2002年元旦,一档以“民生新闻”为旗帜的地方城市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就已在江苏出现。并引发了该地区6档城市新闻节目间的“民生新闻”之战。随着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民生新闻”的节目内容与《南京零距离》的节目样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媒体所认识与效仿,而且对传统电视新闻观念带来了革命性冲击。  相似文献   
14.
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一直是高等教育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大学教学与科研项目的互动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病、缓解教师压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益举措。社会保障专业的交叉性、应用性较强,具备借助科研项目实现参与式教学改革的先天优势。以科研项目驱动下的社会保障专业参与式教学改革应秉承学生自主参与、辩证处理学研关系以及培养学生实际创造能力的教学宗旨和改革理念。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构符合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在健康评估教学新模式中的作用。方法选捧2012年8月到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大专学生48名,大专学生平分为两组一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积极地情景教学。结果观察组学生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操作技能,提高沟通能力和提供白我展示机会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教学在健康评估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意体验和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即各级评审组织成员在评审中受各种心理因素干扰,对评价标准把握不稳,使评审过程或复杂化或简单化,致评审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弱化。这使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评审”这种形式持怀疑、反感态度,认为评审凭的是“关系”、“印象”、“运气”,评不出真才实学,不是公平竞争。如若将评审中的失误简单归咎于评审者的不公正也有欠公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人(不管他具备了何种  相似文献   
18.
李沫 《中国科技纵横》2010,(19):239-239
在网络走进千变万化的今天,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学校网站建设的重要性,并纷纷建立了学校自己的网站。在一些学校、多媒体、校园网已经像校舍、教学仪器一样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由分析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入手,提出了优化学生素质就是要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其会学习;优化学生的社会适应素质,使其能适应社会化境;优化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使其懂创造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过去50年间关于雷锋题材的主要影像作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电视纪实影像作品)进行关注、梳理和分析,旨在探讨雷锋本人和雷锋精神在大众影像传播中所表现出的变化.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宣传思维主导下的“先进典型”到90年代逐步通过影像纪实转变为“鲜活面容”,雷锋的形象也经历着一个由“被塑造”转化为“被还原”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趋向理性,纪实影像传播有助于提升媒介的公信力,同时也有助于在中国社会转型中培育出平实而良性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