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71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保障教育公平.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公平性缺失,并分析、肯定了新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242.
注意应试教育正在向大学蔓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研究生还要继续扩招,人们对研究生考试也回报了更高的热情。不断扩大的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能。大量高学历的“人才”涌向社会,为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愈演愈烈的研究生扩招背后,暴露了现行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教育制度的不足,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3.
通过完善抽油机管理制度,强化抽油机保养制度,定期组织检查,及时掌握抽油机运行情况,实行抽油机分类管理,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益,现场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44.
要尊重学生     
今年以来,国内媒体披露了多起教师凌辱学生人格,导致学生自杀的恶性案件,围绕这些案例展开讨论。这似乎是一个迹象,显示曾经被掩盖的师生关系问题正在突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中心、师道尊严的教育传统在我国有广泛、深刻的影响,旧时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  相似文献   
245.
不久之前.教育部长易人。钱学森逝世,留下关于“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遗憾。安徽省11个教授联名上书新教育部长.希望他能够解答这个“钱学森之问”。近年来教育界可以说是风波不断.学术造假,学术品行不端的事件屡见报端,一些高校主抓基建的副校长纷纷落马,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领域。实际上,  相似文献   
246.
试论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历史文化和以人为本价值的理论辨析,提出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确立人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和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性,以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为此,需要通过理论创新,更新教育的指导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247.
警惕对农村学生教育机会的制度化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年初,从温总理的关注开始,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又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基本情况是,在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中,农村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总体在上升,从1989年的43.4%到2003年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2005年已经达到53%.但问题是,在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却在明显下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农村新生的比例早已不足20%.  相似文献   
248.
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教育不仅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础性、战略性事业;也是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每一个学生的民生事业。而且,"以人为本"意味着以每一个人为本。教育绝不仅是为了培养、选拔少数尖子生,为了能够升学的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自我实现和终身幸福。  相似文献   
249.
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教育不仅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础性、战略性事业,也是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每一个学生的民生事业。而且,“以人为本”意味着以每一个人为本。教育绝不仅是为了培养、选拔少数尖子生,为了能够升学的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身心健康、帮助他们自我实现和终身幸福。  相似文献   
250.
不久前,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公开信,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人的最后遗言,大多是无所顾忌的。因而,赵丹讲真话,说管得太多了,文艺没希望。巴金讲真话,希望反思文革,建立文革博物馆。钱学森的教育“天问”,则说出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