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698篇
教育   628篇
科学研究   87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5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在讨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基础上,建立国土资源创新体系的必要性和总体思路,论述了国土资源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的关系和政府在国土资源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畜产品供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畜牧业经过18年的持续发展,供求关系已发生质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畜产品供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更好地指导生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畜产品供求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3.
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分布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GIS定位取样分析、Kriging插值和GIS处理,研究了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非盐渍土的面积为80.8%,轻度盐化土壤占17.0%,中度盐化占2.2%,重度盐化土壤的面积仅占0.04%。有7.2%的土壤表层(0∽10cm)虽无盐化现象,但20cm以下次土壤含盐量超0.1%;黄淮海平原盐渍化目前已主要分布于沿渤海湾低平原、河北省的衡水以北和山东南四湖地区,其它地区已无大面积盐渍土分布;从宏观而论,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化程度正在减轻,土壤正向脱盐方向发展,大部分地区已经脱离了土壤盐渍化的困扰。但是,在上述三地区及周边地区,土壤盐渍化的治理与次生盐渍化的防治仍是近期农业管理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和荒地资源类型与开发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黄淮海平原339个县(市)土地资源的调查分析,把该地区分为4个区和15个亚区。估算出不同类型区中低产地和荒地的面积并分析了其分布情况。还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与荒地资源开发条件和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后得出:开发潜力最大的为黄淮平原区;其次为海河低平原区和山前$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荒地、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95.
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归纳遥感动态监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应用高空间分辩率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方法、目前的水平、及与其相关的遥感图象分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我国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的研究工作,分析了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996.
根据重庆市标定地价空间组织研究,提出城镇标准地块空间配置的技术路线为:以城镇土地定级成果为基础,以标准地块特征为依据,揭示城市土地级差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线性分布规律,建立标准地块线性分布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编制的重庆市九龙坡区标准地块定量配置方案能很好地满足当地地价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7.
湖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区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人文与自然资源的配置与区域分异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本文从湖北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的区域分异着手,分析了湖北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空间配置特点,建立了人口、资源与环境配置的空间模式。在此基础建立了湖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区域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