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警待错误:应然的选择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人格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地发生错误,一次次地纠正错误,从而使得他们的知识得以不断获取,能力得以不断提升,思维得以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眷注学情:建构有效课堂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眷注学生的“学”,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唯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其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唤醒学生意识、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偏离问题的方向,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无所适从,以至于课堂上出现冷场现象。像这样的场景在课堂上时常出现,的确困扰着我们教师。其实,课堂从来就不该是热热闹闹、沸沸扬扬的,真正的课堂通常是冷热相生、动静相间的,而当提问遭遇冷场的时候,恰恰也正是体现教师教学功底、展现教师教学智慧的时候。[案例一]一位教师教学《小珊迪》一文,在课堂行将结束时,教师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珊迪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因此发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则成为需要贯彻在课前、课中与课 后的原则。一个有效的课前研学能够极大激发学生课上的学 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够成为一堂课的良好开端。针对小 学数学课前研学实践策略,本文提出了在差异点、疑惑点、关键 点进行课前研学的解决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5.
以什么样的运作模式才能适应并较好的推动社区教育的开展和发展,是我国开展社区教育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社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学习型社会,这种目的必须通过社区教育的社会化运作模式来实现,即通过教育的社会化来实现社会教育化。社区教育的社会化运作首先应是依托电大系统优化整合并建立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的资源共享基础;其次是针对不同层次社区成员的不同学习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再次是健全适应社区教育社会化运作的政府统筹协调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林志明 《考试周刊》2012,(88):101+62-101,62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得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的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激活创新思维。本文介绍了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说明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加大学生语言实践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人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那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了,距今快30年了。那天,袁微子先生到我们上虞来讲学。作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我的任务是接待好客人,组织好活动。这是袁老第一次来到我们这个小县城。出于对他的敬意与感激,活动前一天,我们特意安排了一个休闲活动,邀请他到附近的胜地游览。谁知老人家听后连连摆手,说:"明天要讲课,今天下午我还得准备准备,游览就免了吧,免了吧。"见他一再推却,我们只好作罢。因为一路奔波,老人家看上去有些疲乏。于是,我为他准备了一间安静舒适的小  相似文献   
18.
1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和非预设性的因素.当课堂遭遇意外时,教师唯有悦然面对,泰然处之,及时放弃预定教案,主动变更教学流程,方能拨云见日,演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畅达与美丽.  相似文献   
20.
糊涂,原来是一种境界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写有难得糊涂一匾,其注云: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板桥先生在历尽人间沧桑之后所选择的一种处世之道。然而在我看来,它同样也是一位智慧的教师理应执守的育人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