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素质教育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教育。公民首先是人 ,所以“使人成其为人”的素质教育 ,便是公民社会一切教育的基础 ,它的基础信条 ,始终是教人学真。这是公民作为人的“底线” ,没有这个“底” ,便扛不起公民社会中自由和民主这两大支柱。正是在这一点上 ,卢梭的《爱弥儿》给现代公民教育留下了深刻启示。尽管激进的卢梭制造了“双重契约人”的分裂 ,尽管他在谈到人的社会性时除“道德救赎”的宏愿悲怀外 ,并没有说出什么实际的东西 ,但他在论“按自然秩序”向爱弥儿施行“求智”教育时 ,无疑给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教学论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2.
东坡易学之“异”宋人解《易》,要在明“天道”与“心性”而已 ,言“道”以究宇宙之本体与始末 ,言“心性”以明体“道”之“工夫”,由“工夫”而及人生之真义。此即儒者所谓“内圣”之学。“圣”非“仙”非“佛”,系于入世之业 ,故“内圣”必与“外王”相结 ,方可实现人伦理想世界。“外王”之学要在经世致用 ,此亦宋人所留意者也。东坡易学大致循此轨迹。然陆放翁评为“奇特”,朱元晦作为“杂学”,曰“奇”曰“杂”,是谓坡易之与众不同也。兹举数端 ,以明其“异”。一、论“道”道者 ,乃自然之理 ,即关于宇宙本体、生成之学说。西哲论此 ,…  相似文献   
13.
兄弟互避元信六年二月二十八日诏下,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公立碑免翰林承旨第一状》云:“臣弟辙已除尚书右丞。兄在禁林,弟为执政。在公朝既合回避,于私门实惧满盈。计此误恩,必难安处。伏望圣慈除臣一郡,以息多言。臣见起发前去,至宿、泅间听候指挥。”(《苏武文集倦23)四月至扬州有诏不允所乞,上《辞免翰林学士承旨第二状》,有云:“伏念臣自去闭庭,日加衰白。故疾不愈,旧学已荒。更冒宠荣,必速颠跟。而况清要之地,众所奔趋;兄弟迭居,势难安处。正使缘力辞而获谴,犹贤于兵冒而致灾。伏望圣慈察臣诚恳,特赐除臣知扬、越…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从可以“怨”的中国诗里总是看见令人恐怖的中国诗祸。中国的真诗人为中国诗的“高”地位付出了沉重代价。当永远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带来了一个知识性技术化世界以后 ,中国传统诗人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良心受到了冷遇和排斥。于是他们开始在自己曾经用血维护和坚守着的自由艺术的僻壤上撒离 ,试图与现实社会的商业精神达成妥协。“病蚌成珠”变异为“无病呻吟” ,生命咏叹弄成了精神撒娇。灵魂出窍 ,肉身沉重 ,诗轻得生命中不能承受。这是中国诗的另一种沉重。中国传统诗不是在这种沉重中灭亡 ,就是在这种沉重中新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形成系统的宗教哲学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却可以形成一整套讲道理的心性言说,它扩展为伦理道德而被落实到“修身”过程,从而产生出巨大的人格力量。传统教育作为这种“修身”过程的社会形式,凸显了“德育唯一”。2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从体制和理念两个重要层面上走出传统,在现代公民社会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东坡《中庸论》三篇,虽为应制之作,然于中庸大旨之发明,独辟新解,其释“诚”、“明”之论,立说异趣,殊堪深究。兹特举数端以明之:  相似文献   
17.
论历史思维     
1 历史需要思维,这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历史思维便没有史学。史学作为历史的解释、再解释,正是一种历史认识。历史认识过程或者说历史解释系统的生成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任何认识都离不开主体心理的感知、表象和思维。从这个角度讲,认识论也就是心理学。如果把逻辑学定义为思维的科学,认识论和心理学也无异于逻辑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正是从认识论的意义上,把工业的历史和工业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即历史的这一恰恰是最易感知和最易理解的部分,看成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如果认识论还没有揭示人的这一心理活动过程而心理学还没有展开对历史的这一最易感知和理解的部分的感知和理解,“那么,这种心理学就不能成为内容确实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武颂扬为清光绪朝较早参与经略台湾的甘肃士人 ,官台湾凤山、恒春县知县 ,后内调宰福建宁化 ,补道员 ,赈济漳、泉水灾 ,特授二品衔。近得其墓志铭 ,因据以考其经略台湾诸事大略 ,以供留心台湾史事及甘肃地方史志者之参考  相似文献   
19.
神宗好名畏议 东坡既系乌台狱,天下名公知其冤而多不敢正言,唯张方平、范景仁上书救之。方平书盛赞苏子之才,谓“其文学实天下奇才,而犹碌碌无以异于流辈”等语。其书未达御览,后苏子出狱,见其副本而吐舌动色,或问其故,苏子不答。有问苏子由者,子由曰:“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今安道之书乃云:‘其文学乃天下之奇才也’。独不激主人之怒乎?但一时急于救之,故为此言耳。”又曰:“但言本朝未尝杀士大夫,今乃开端,则是杀士大夫自陛下始,而后世子孙因而杀贤士大夫,必援陛下以为例。神宗好名而畏议,疑可以止之。”(《元城先生语录》)  相似文献   
20.
当你真正有了在现实的商品世界中生存的生命体验以后,再去阅读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的那个"商品世界",你就会深深地感受到心灵的历史撞击.一个"天下壤壤,皆为利往"的"商品世界"和"商业精神"竟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中古初期,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且这个"商品世界"从来没有像欧洲中世纪那样"销声匿迹".然而,它却始终孕育不出一个"近代性",更化育不出一个以自由、民主作为两大支柱的现代公民社会,这不能不说是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那个"商品世界"的悲剧!这个悲剧现在是结束了呢,还是在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