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音乐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实现教师主体价值的关键因素。本文对音乐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上海碳排放强度结构分解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付雪  王桂新  魏涛远 《资源科学》2011,33(11):2124-2130
本文首次在省市级层面研究2002年至2007年上海碳排放强度下降因素,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法将25个分行业综合成最终需求总量(GDP)、最终需求结构、中间生产碳排放系数、最终需求碳排放系数以及完全需求系数5个因素,结果发现最关键因素是最终需求结构,其变动会引起碳排放强度增长;GDP增长不会降低上海碳排放强度,因此为使得碳排放强度下降,需要鼓励低碳服务业和高科技产品的消费比例;中间生产过程的碳排放系数变动影响远比生活消耗的碳排放系数变动的影响较大,更应重视产业结构调整以改变能源消耗结构;第二产业中完全需要系数高的行业更需提高效率以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地区经济收入差距变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建国以来特别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地区经济收入差距究竟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近几年学术界对此曾有过一些不同的意见和争论,但从近来社会舆论和上层决策来看,似乎已达成了共识,即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地区经济收入差距是扩大了。但是,作者的研究却并未支持这一结论。考虑怎样看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变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学术评价问题,更影响到我国对今后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和生产力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工业化、非农化与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建国以来劳动力就业结构工业化、非农化与人口地域分布城市化的相互作用、联动发展过程及其特征。发现中国建国以来劳动力就业结构工业化、非农化的发展比较快,变动频率和振幅也比较大,而人口地域分布城市化的发展则表现出一定的惰性、稳定性和滞后性特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城市化加快了发展速度,相对工业化、非农化发展的滞后状况渐趋改善。东、中、西三大地带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带城市化发展滞后程度最大,中、西部地带相对较小。本文还建立了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非农化相互作用的时序、区域联动发展模型。  相似文献   
15.
从人口转变、人口迁移、人口规模增长、人口分布变动等几个方面,对20世纪下半叶50年来上海与东京两大都市人口变动的基本特征、规律及其异同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比较研究,可以总结出东京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人口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经验,从而找出上海在建设国际大都市过程中在此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可以归纳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人口变动的一些基本规律及其与大都市“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我国特别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一些重要的政策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上海将来合理人口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规模是一个最基本的人口变量,研究一个城市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不能不涉及这个城市的合理人口规模问题.本文主要根据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的思想,借鉴日本东京人口增长变动的经验,探讨上海将来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合理人口规模.结论是:常住人口2000万、实有人口2300万,是上海2030年相对合理的人口规模,也是上海将来人口增长变动的最大可能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