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37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刘则渊是知识计量学的主要开创者。自1998年以来,他在知识计量学的概念内涵、方法范式、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学术贡献。以刘则渊为切入点,通过对他的学术贡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他和他的团队在知识计量学研究中的学术工作。同时以点带面,展现我国知识计量学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和态势,为我国知识计量学的发展提供研判依据。  相似文献   
52.
国际科技政策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国际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权威期刊Research Policy(《科研政策》)1974-2007年发表的全部1 792篇文献题录作为数据样本,通过高频主题词的分析确定国际科学技术政策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检测词频变动趋势显著的主题词确定国际科学技术政策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并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出科技政策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的知识图谱,为科技政策研究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创刊30周年的历程,是中国科学学兴起与发展的历史缩影。对30年中国期刊科学学主题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了科学学文献的时序分布、期刊分布和作者分布,并表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的科学学主题文献量居各刊之首,引领着中国科学学的发展走向。对30年中国科学学主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科学学文献共词网络的若干知识图谱,展现了中国科学学研究前沿与主要领域,存在从内层、中层到外层三大知识群的圈层结构,呈现出以科学的量化分析为主导的科学计量学和以科学的哲学分析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学两大知识板块,以及相应的科学学两条互补的发展路径。展望未来,我国科学学一方面必须追踪国际科学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可视化转向,着力向科学学理论、方法、应用的广度与深度进军,另一方面必须紧跟全球知识大变革的时代,以应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方式的最新变革。  相似文献   
54.
 探析世界新兴高技术领域专利中心转移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世界数字信息传输技术领域的专利分析表明,在1980-2007年期间,该技术领域的专利中心经历了从欧盟转移到日本,重新转移到欧盟,再转移到美国的过程。影响专利中心转移的因素,包括科学引进、创新制度、创新人力资源、创新型消费者、创新市场和政府支持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5.
关于理性与教育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弱化理性在教育中的作用,另一种是强化理性在教育中的地位.本文在分析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必须全面地认识理性的内在含义,才能找到理性在教育中的真正融合点,从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6.
张琳  孙蓓蓓  王贤文  黄颖 《情报学报》2020,39(5):469-477
随着交叉科学研究在促进社会发展重大综合性问题解决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交叉科学研究给予高度的重视与支持,如何对交叉科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鉴定与评估也成为科技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传统引文指标的基础上,引入PLoS官方平台的使用数据(html浏览、xml下载及pdf下载)作为补充,综合评价交叉科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情况。以2009-2013年发表在开源期刊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的研究论文为例,研究结果表明:(1)学科交叉水平与论文影响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学科交叉水平高的论文,对应的使用数据与引用数据要明显高于学科交叉水平较低的论文;(2)论文的使用数据与引用数据相互促进,在引用数据达到峰值时,对应的使用数据也会随之出现一定的回升;(3)学科交叉程度对使用数据与引用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本文从使用数据和引用数据两个维度探索交叉科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为当前交叉科学研究成果影响力的评价提供了新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7.
基于专利计量的企业技术相似性网络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德温特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信息可视化等技术手段,计算专利的相关系数和绘制专利相关性网络,分析样本企业的技术集群和技术相似性,研究关键企业在产业之问技术联系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8.
国内外共性技术及其测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性技术(Generic Techno1ogy).因其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普遍应用而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共性技术测度是共性技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课题.分析国内外共性技术及其测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对共性技术理论的发展、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的选择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共性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政府在共性技术开发中的作用研究、共性技术与创新体系研究、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研究、共性技术外部性研究、共性技术商业化研究等主要领域,而对共性技术测度的理论、方法和指标等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已有的关于共性技术测度的研究成果,主要限于概念、理论的探讨.少量的关于共性技术筛选或识别方法与指标的研究成果,主要基于德尔菲专家意见,受主观干扰比较大,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共性技术测度的理论、方法与指标体系及其应用方面,有待于学术界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意义]同行评议在科学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探讨同行评议的有效性对同行评议制度的发展和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旨在对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进行回顾与阐述:即同行评议何以有效与为何无效。并从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的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视角切入,借鉴有效市场假说,从更加系统性的维度重新架构同行评议有效性的评判路径。[结论/发现]同行评议的有效性是同行评议功能得以发挥的基准,而引文量作为最核心的文献计量指标与同行评议结果之间存在紧密且复杂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三种同行评议有效性形式(弱有效、半强有效、强有效)为主的有效同行评议假说。[创新/价值]从更为多元和异质性的视角,提出了新的关于同行评议有效性的解释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同行评议机制的内在复杂性,搭建了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0.
对2011年科学基金资助情况进行总体分析,选择了SCI论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美国、中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以及澳大利亚。研究发现中国的基金论文比例最高,2011年77.79%的SCI论文均得到了基金的支持。而在篇均基金数上,中国和西班牙平均每篇基金论文都受到了超过2.7项基金的资助,日本篇均基金数相对较低,只有2.14。通过对资助机构进行统计研究,总结出基金资助机构的三种模式:单一机构主导型、两机构主导型、多样化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