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7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的含义与范畴进行了分析,并在对技术控制的分类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界线,集相关信息技术于一体,把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分析,并依据各种网络技术控制对象和特点的不同,结合控制理论,构建出多种同构模式,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归纳总结各种控制模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发展趋势。旨在对网络信息及网络传播控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理论体系的建设和网络信息有效控制与利用,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2.
纪傅体浅说     
中国古代史籍之富,举世闻名,世罕其匹。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未体是其中最基本的所谓三大体裁,而纪传体在三大体裁中又是影响最大的一类。一、概说所谓纪传体,简言之,就是古代一种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在这种体裁中,“纪”和“传”这两种形式占有重要比重和地位,所以后人遂以  相似文献   
33.
当代信息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代信息工作者应该通过继续教育、自学、阅读经典名著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信息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34.
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变化快:新理念呼啸而至,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加快。  相似文献   
35.
裴松之,南朝刘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出身官宦,博通经史,历任零陵内史、太中大夫、国子博士等职。由于《三国志》原文过于简洁,史实多有疏略,元嘉六年(公元429年),裴松之受宋文帝之命,为《三国志》作注。书成后,裴松之一举成名,世号“裴注”。  相似文献   
36.
试谈中国目录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
论图书馆文化休闲功能的发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代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充分发挥文化休闲功能,引导大众休闲.图书馆应正确定位图书馆的文化休闲功能,创设发挥文化休闲功能的环境,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休闲功能,在提升全民综合素质的同时,积极参与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8.
经典文献概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山  王锦贵 《图书与情报》2006,(1):103-105,115
“经典”是由“经”、“典”二字组成的复合词,该词融汇了“经”、“典”二字的含义,同时具有“重要”、“规范”和“恒久”几层含义。今天“经典文献”的内涵更为丰富,外延大大扩展。经鳆文献是各个领域的大师们用艰苦劳动(创作的)凝结而成的能第深刻反映人类文明并经过一定肘间考验的伟大成果。经典文献是文献总体中的少数,但它是优选的信息源,具有巨大的艺术及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9.
在周文骏教授《文献交流引论》发表20周年之际,回顾了我国图书情报领域走过的路程,从开拓创新、深化研究、培养科学和规范的研究方法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
刘耀  王锦贵 《情报杂志》2006,25(10):2-4
结合控制理论,集相关信息技术于一体,把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行分析,并依据各种网络技术控制对象和特点的不同,构建出多种同构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观控制模式———标记语言的特点、组成及发展,从管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标记语言,从而把它上升为一种控制模式进行研究,并对其在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避免了以技术看技术的片面性,使相关专业人员对该问题的理解能够进一步深入与完善,从而对网络信息及网络传播控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