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科学研究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站在社会网络的角度,对社会资本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展开研究;对英特尔、三星电子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重视与研发服务网络的其他主体建立连结关系并利用网络中的社会资本,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自主研发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引进、合作研发和委托研发等几种模式的有效组合.基于此,提出了不同竞争力、不同规模的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2.
本文研究了供应链视角下网络镶嵌的两个维度(关系镶嵌和结构镶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通过对我国25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验证了网络镶嵌、知识共享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供应链环境下,关系镶嵌对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结构镶嵌对创新绩效没有影响,知识共享在关系镶嵌和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探讨了网络镶嵌在特定的供应链网络中对企业的知识共享和创新绩效的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和供应链实践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推进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以我国WAPI和TD-SCDMA两项自主标准的制定及国际化过程为个案研究对象,从部门利益、技术专家网络及国际参与层次剖析了我国追求自主标准的战略过程,并提出网络经济形势下有效的自主标准国际化模式,具体分析了国际标准化制度下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之路.研究比较了WAPI和TD-SCDMA两项标准的不同发展路径,WAPI因政府主导下的部门利益冲突导致挫败,而TD-SCD-MA则因充分运用了网络经济外部性及技术专家网络的能力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4.
首先提出了广州业务流程外包(BPO)竞争力资源池模型,并利用SWOT-PEST分析矩阵对广州BPO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旨在解决由金融危机催化的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如何实现广州BPO竞争力提升的问题。最后,基于SWOT-PEST矩阵交叉分析结果,提出了以科技管理手段提升广州BPO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5.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制造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服务化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三种创新进程分析制造企业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服务化转型,阐述广电运通如何成功进行服务化转型。验证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并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化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6.
从资源基础观和组织双元视角出发,探索反应式和主动式市场导向对不同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探讨适应性和探索性学习是否在双元市场导向和不同服务创新绩效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基于珠三角地区203家服务型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式市场导向对服务创新财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适应性学习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主动式市场导向对服务创新内部绩效和顾客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探索性学习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7.
从服务生态系统的视角指出制造业服务生态系统的形成,然后剖析制造业服务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后提出制造业服务化升级的路径。服务生态系统由供应系统、需求系统和其他社会资源构成,制造企业通过社会资源整合和服务化程度升级而呈现三种服务化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28.
服务生态系统是服务主导逻辑发展出的重要理论视角,近年来成为服务相关研究关注的焦点.然而,有关服务生态系统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鉴于此,基于文献研究,本文首先指出服务生态系统的源起和核心观点,然后以“基础—过程—目标”为主线,系统构建服务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研究表明: 服务生态系统源起于商业生态系统、服务主导逻辑和服务系统;服务生态系统的结构具有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在服务生态系统内,制度、价值主张和体验情境等促进因素通过相互作用机制促进价值共创和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29.
摘要:加强组织间的合作、对外部知识的有效整合、增强吸收能力将有利于组织促进新知识的创造,促进自有知识的形成,从而构建起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117家高科技企业为样本,探讨吸收能力、合作能力、知识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吸收能力与合作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2)吸收能力与合作能力对知识整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3)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4)吸收能力与合作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该结果对于正确理解企业吸收能力、合作能力、知识整合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在科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以珠三角地区102家高科技企业作为实证对象,探讨吸收能力、知识整合对组织知识与转移绩效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吸收能力对知识整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吸收能力对组织知识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知识整合对组织知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吸收能力对技术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知识整合对技术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组织知识对技术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并提出在管理实践上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