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梁祝哀恋是中国偶像式爱情故事之一。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梁祝文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文章旨在揭示梁祝故事流变发展过程中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所起的作用,特别是民间文艺的创造作用。它们为梁祝"误婚"原因翻案;演绎史料中具有戏剧性意义的故事元素;展开想像力为梁祝的哀痛结局加上美丽浪漫的"化蝶";将梁祝的前身后世增添意味深长的节日文化寓意。民俗是梁祝文化成长的摇篮,民间文艺对梁祝故事具有再造一般的功绩。这一切,均能对我们今天保护和传承梁祝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积极有效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2.
翁敏华 《收藏》2009,(7):72-74
从某些方面讲,文化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她时代”,即创意产业重视女性文化资源的开发。古代文艺中有许多值得我们重视的女性文化资源。比如今天流行的女孩子服饰,高腰,突出胸乳部位,叫“韩版服装”。其实分明是中国的传统服饰,看看明代画家陈洪绶的《仕女图》就可以明了。  相似文献   
23.
土地神崇拜以及戏曲舞台上的土地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神崇拜是古代中国自然崇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戏曲舞台上各种各样的土地形象,是这种崇拜的艺术反映.表现了多种民间俗信的品性和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24.
由典籍记载和民俗遗存两方面,介绍元宵节俗的面貌和历史演变状况。在戏曲中,以元宵为背景或剧情的剧目,大致可分为“元宵闹剧”和“元宵爱情剧”两大类。“闹”剧几乎都是水浒剧,表现水浒英雄利用元宵节作掩护“闹”革命的故事;爱情剧则表现情人们元宵约会、失而复得、元宵重逢、破镜重圆等故事情节,体现了元宵节的情感主题和作为“情人节”的艳丽色彩。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弄清元宵节的由来,研究它的文化内涵,是保护和发扬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25.
第三次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在我院举行期间(1982年10月22日—10月29日),红学研究者们就曹雪芹小像的真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目前,这一争论仍未结束。一些报刊所披露的鉴定过小像的专家们的谈话内容,也各不相同。我们受学术讨论会委托,与有关人员一起走访了上海的几位专家。现应红学研究者的要求,将走访纪实公布于下。我们首先走访了上海博物馆。该馆有数十年经验的裱画师傅华启明告诉我们,他反复审  相似文献   
26.
对中国戏曲史来说,清代,尤其是清中叶后,又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时代。其标志,是各地民间地方戏的崛起,展现了一个百花齐放般的崭新面貌。地方声腔与剧种的兴起,是与昆曲的衰落,已不能维持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清中叶后地方声腔的繁盛,与明代局限于江南一带的“四大声腔”的格局不同,她在全国遍地开花。从黄河以北到岭南,从西北高原到  相似文献   
27.
翁敏华 《上海教育》2000,(9):60-60,63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英语教科书中,被动语态是最后一个语法难点。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在被动语态的教学实践中我成功地引入了“主体引导六步法”的教学模式,从而克服了这一困难。“主体引导六步法”是我校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把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概括成引入——设问——自探——归纳——练习——应用六个过程。下面就“主体引导六步法”应用方法作一小结。一、引入。引入的目的是让学生有个“预热”的过程,也就是温故而知新。掌握被动语态的基础是掌握  相似文献   
28.
一 桃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学有着相当的关系。大而论之,桃是以两种面貌出现在中国文化中的:一是因为桃花的鲜艳美丽,每每在文人诗歌里被用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二是相传桃木具有辟邪的功能,故桃木在许多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里充当巫术性道具。前者已经成为某种文学意象,或在诗歌韵文中起比兴作用;后者则是一种“民俗意象”,是一些文艺作品乃至一类文化现象的底蕴。前者在比喻意上取胜;后者则在象征意义上被广泛运用着。 我们先来略看一下文学史上“桃花”的形象。自《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花”的美丽诗篇诞生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