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传璋(1903.~1989.1.9),我国现代数学家、教育家,安徽怀宁县人。他于192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曾在刚刚创办的安徽大学工作过两年;1930年赴法国留学,1935年获得法国理学博士学位。随即回国,先后任山东大学、重庆大学教授、国立编译馆专任编译、湖南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大学、暨南大学、大同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2.
提笔三思——教研论文写作漫谈之二安徽师范大学胡炳生做一篇命题作文,要想好了再写.做一篇数学论文,在论题决定之后,也要想好了才能下笔.那么下笔之前,应该考虑一些什么问题,怎样才算“想好了”呢?我们主张提笔三思.其一,主题是否明确了?有了题目,不等于主题...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人的数学素养,首先表现在他的数学直觉上。所谓数学直觉,就是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观点去看问题,在实际问题中看出数学问题,即"数学地"观察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实际问题或者是科学问题)。那么,怎样做才能算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换个说法,数学观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数学观点包括数量观点、变量和函数观点、概率统计观点和形数联系观点,以下问题及解答围绕这些观点展开。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之为用,主要还是在于数学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和数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这正是数学的力量所在。问题1:何谓数学地处理问题呢?数学地处理问题,就是设法先将问题"数学化",把实际难题转化为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对这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进行解答,得出答案后,再将数学的解  相似文献   
15.
正某教师提问: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章"直线、射线、线段"一节中有几何推理相关内容,学生初涉,教材中没有一道范例,解题过程未体现规范性,可作业和试卷中又要求学生写出推理理由,这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教材中的作图问题也存在类似问题,如,作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要不要写出作法呢?如果要写出作法,例题是否应给出规范的书写过程,让学生有可  相似文献   
16.
浣溪沙     
数学从今有月刊, 春花如锦画苏南, 莘莘学子尽开颜。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前系主任、名誉主任、本刊创始人之一和第一任主编雷垣先生,在我国数学教育这块土地上,已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对我国、特别是对安徽省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又恰逢先生八十大寿,我们谨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雷垣先生是上海市松江县人,1912年1月(农历辛亥年底)出生。青年时期先后在上海大同大学理科和上海音乐学院读书。1935年9月去美国留学,在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攻读数学,1939年获博士学位。同年9月回国,在上海大同大学任数学教授,同时兼任上海沪江大学、震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目的 ,是想谈谈数学证明的文化意义 .1 证明 ,是一种社会的普遍需求不少人以为只有数学命题才需“证明” ,好像“证明”是数学的专利 .其实不然 ,“证明”并不是为数学所专有 ,而是社会的一种普遍需要 .1.1 各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中 ,都包含有证明或证明的思想 .不仅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如此 ,就如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哲学 ,乃至于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 ,也是如此 .举例来说 :力学中的牛顿三大定律 ,是牛顿经过实验和数学论证得到的 ,其它定律 ,则是以此为基础推导出来的 ,整个力学理论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系统 .理化生的其…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中学数学课本 ,在每一章的开头 ,都有一幅图片和一个“准备问题”(PreliminaryProblem———本文译作“导引问题”)为这一章的导引。这些导引设计精巧 ,别出心裁 ,构成一道引人入胜的风景线。在导入设计思想上 ,作者从该章数学内容出发 ,努力做到与以下三方面的联系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与科技发展联系 ,与学生的兴趣联系。有些图片的选择 ,导入问题的设计 ,出人意想之外 ,收到引人入胜效果 ,真可以说是别心出裁。很值得我们教材编写者们参考。1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引出对新知识的渴求(1 )第一册“估算和近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