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职业地位认知问卷》,随机抽取680名本科生进行职业地位认知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研究型职业的社会地位得分最高,现实型职业的社会地位得分最低,在社会权利和社会声望上研究型职业得分最高,在经济资源上艺术型职业得分最高,在经济资源、社会权利和社会声望三个维度上现实型职业得分最低;在职业地位认知方面,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文科在艺术型和研究型职业上的社会地位认知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  相似文献   
52.
采用自编《青少年阅读动机调查问卷》,对57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学业阶段、性别及来源地学生的阅读动机差异。结果表明:24.87%的学生把增长知识作为阅读的主要动机,此动机明显强于其他类型的阅读动机;不同学业阶段学生的阅读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的情感满足阅读动机居多,高中生的扩大视野阅读动机居多,大学生的未来求职、科学研究和扩大视野阅读动机居多;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动机存在显著差异:男生主要侧重于未来求职,女生则侧重于完成学业;不同来源地的学生中,农村学生的主要阅读动机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和完成学业;城市学生的主要阅读动机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和娱乐消遣。家长、教师、图书馆以及社会都应关注青少年的阅读动机。  相似文献   
53.
54.
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但目前还缺少对其的量化研究,本研究即意在初步编制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卷。首先广泛搜集文献,形成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预测问卷,并对800名大学生施测,进而对自编问卷做项目分析和信、效度考查。结果显示,共15个项目构成正式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4个因素,可解释总变异的47.652%;问卷的 Cronbachα系数为0.68,重测信度为0.73;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四因素模型拟合良好。研究表明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5.
采用EFT和LASSI对205名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当前大学生认知风格特点与学习策略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认知风格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学科差异显著;认知风格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相关;文理科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在时间管理、焦虑、专心和信息加工策略量表上得分有差异;文理科大学生高学业成绩组与低学业成绩组在学习策略分量表上得分差异显著,高学业成绩组得分显著高于低学业成绩组。  相似文献   
5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的兴起带动了知识共享的研究热潮。大学生是高校知识共享的重要群体,研究其知识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高校大学生知识共享现状与特点,指出影响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并初步探讨了促进大学生知识共享行为的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57.
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收录在中国期刊网上的631篇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论文题录(1997—2006年)进行了计量学分析,结果发现十年间学习策略的研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理论研究显著多于实证研究。策略研究集中在英语学科,综合学科策略研究次之;研究的对象以大学生和中学生为主;研究最多的是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与实验求证紧密结合,不断深化研究课题,拓宽研究思路。是今后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8.
学习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本文以一些实例说明如何将学习策略与中学物理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59.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在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中,程序性知识和研究性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0.
对社会助长现象理论假设有内驱力说和引导说两种,性别助长作为社会助长的一种特殊现象,其成因尚无定论。就现有研究来看,影响性别助长的因素包括个体性别、自我监控性、观众魅力以及任务难度。性别助长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存在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学会根据性别助长的理论假设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在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同时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