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曹禺的四部代表作中共同的“出走”情节,向我们展示了作者人文关怀的历程。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拯救”之环,同时也意味着“上下求索”的终结。作者以后的创作已经没有了那种厚重的拯救和拯救的厚重,一变而为轻松的“逍遥游”。  相似文献   
12.
张鷟《龙筋凤髓判》一书的性质一直存在分歧,对其编辑体例进行梳理,认为其体例特点“胪比官曹,条分件系”和“类事属词”,确实形同类书。但由于张骛的本意是“取备程式之用”,具有一定的创作范式的目的,这又决定了他在判理和文学手法上发挥才智,使之成为具有创作个性的集部作品。  相似文献   
13.
扬雄与韩愈     
扬雄与韩愈在继承儒道和文学创作上都声名卓著,二人所求古道相同,但求道的途径和目的却不同.由于对为文的目的理解不同,扬雄以文表达自己的人格政治,主张弃文抑情;韩愈则强调不平则鸣.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不仅参与作品的创作,而且是丈学作品的最终创造者.杜甫诗歌从唐到宋所经历的从狂歌到诗中六经的转变,是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读者不断创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张鷟《龙筋凤髓判》一书的性质一直存在分歧,对其编辑体例进行梳理,认为其体例特点“胪比官曹,条分件系”和“类事属词”,确实形同类书。但由于张骛的本意是“取备程式之用”,具有一定的创作范式的目的,这又决定了他在判理和文学手法上发挥才智,使之成为具有创作个性的集部作品。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不仅参与作品的创作,而且是丈学作品的最终创造者。杜甫诗歌从唐到宋所经历的从狂歌到诗中六经的转变,是不同的政治文化背景下读者不断创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唐代的科举之判虽然不全是司法性质的判,但作为考察"临政治民"的手段,应与唐律有着一定的关系。经过分析发现,判目中有部分题目直接来自《唐律疏议》,对文中的裁决处理与律法有着高度的一致。这表明唐代参选士子对《唐律疏议》相当精熟,唐代试判有着一定的普法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初唐时期为科举服务而创作的判文,张鹜的《龙筋凤髓判》有着强烈的文学特征。其以骈俪之体写作,有意追求藻饰,讲求对偶,很有自己的文学个性。  相似文献   
19.
唐代的科举之判虽然不全是司法性质的判,但作为考察"临政治民"的手段,应与唐律有着一定的关系。经过分析发现,判目中有部分题目直接来自《唐律疏议》,对文中的裁决处理与律法有着高度的一致。这表明唐代参选士子对《唐律疏议》相当精熟,唐代试判有着一定的普法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先秦到汉代,是我国文学从人文混一渐次走向独立的时代。传记文学脱胎于历史著作,主要集中体现在《左传》与《史记》两部正史著作中。分析梳理其创作实践的同异,可较明显看出我国早期史传文学产生和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