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8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实际工作中,记者们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在短暂的时间内也无法迅速获得专业知识,该如何判断相关的信息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柴静《穹顶之下》和崔永元的转基因调查等作品为例,分析了公民记者与公民科学的特点,提出公民科学新闻需要克服维护公共利益的道义制高点对科学报道专业主义的影响,需要尊重主流科学结论和重视文献证据,也需要避免情感的宣泄造成对权威结论的刻意对抗。  相似文献   
13.
沟通科技期刊与大众传媒:意义、方法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国际科学新闻界,对关键科学进展的报道主要来自重要期刊发表的论文.以论文为基础的科学新闻代表着科学共同体对一项学术成果的认可;另一方面,科技期刊通过组织撰写和发布本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的新闻稿,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刊物在科学界和公众中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很多国际知名科技期刊都重视这项工作.本文介绍了国际科技期刊新闻发布工作的流程、这项工作在中国的进展,并分析了它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对样本论文的分析,在揭示了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者发表国际论文总体状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以国际发表为特征的新闻传播学国际化与本土研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科的国际发表主要得力于海外学者的引领,中国内地学者发表的国际论文的研究领域与国内论文的研究领域存在很大差异。虽然中国内地学者在发表国际新闻传播学期刊论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中国问题研究在国际新闻传播学界还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并产生明显的知识印迹。  相似文献   
15.
贾鹤鹏 《新闻实践》2008,(10):41-44
气候变化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由于涉及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所以记者要充分了解报道主题,一方面要总结科学家的观点,同时也要去承认他们所说的这些科学上的观点并不是已经为所有人共知的绝对事实。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主要依托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学术背景,侧重于考察和反思科学传播过程中的权力关系。在科学传播研究经历了30年发展后,原来忽略这一领域的传播学研究者,正在以社会科学(如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为基础,推动科学传播的科学化。这些学者考察了人类接受科学信息的心理机制、科学政治化对人们掌握科学的影响、价值和信任在公众接受科学知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测度、以及基于实证研究的科学传播解决方案。科学传播的科学对于走向快速发展轨道的中国科学传播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贾鹤鹏 《青年记者》2012,(25):39-40
2008年的某一天,当时由展江教授主持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举办了一场有关新闻伦理的研讨会。在会议上,一位让人非常敬仰的中国著名的资深调查记者谈到了2007年一起轰动性的新闻。当时(2007年4月),中新社浙江分社的年轻记者就曾在杭州某医院策划了一条"茶水验尿"的新闻,医院给出的结果是:茶水"发炎"了。消息一出,  相似文献   
18.
贾鹤鹏 《青年记者》2010,(19):65-66
9月21日,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教授肖传国花10万雇凶伤人,目前已经被警方控制.  相似文献   
19.
建设性新闻试图扬弃传统新闻业以冲突为框架、以负面报道为导向的新闻价值观,并发展积极正面的新闻内容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操作模式。本文对比了建设性新闻和科学报道的理念、理论要素和运行模式后认为,我国传统的科学新闻实践在很多方面符合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包括摒弃冲突框架、突出积极性内容、探索解决方案、呈现面向未来的视野、促进新闻生产的包容与多元,以及为报道提供语境等。但传统科学新闻注重自上而下地向受众传递单向信息,与提倡参与式报道、强调与受众互动的建设性新闻还有差距。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访谈资料,以建设性新闻的视角分析了网红科学家的科学报道实践,发现网红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报道有助于改善传统科学新闻的单向度宣传,更加贴近民众生活,但在促进公众参与和为公众赋权方面仍有不足。基于经验研究,本文提出了按照建设性新闻的理念改进科学新闻操作方式的建议,并指出了后新闻时代科学新闻的生产方式对发展建设性新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贾鹤鹏 《金秋科苑》2013,(11):12-16
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确是越来越大了。 这不,中国政府对伪气功大师王林的调查也开始进入国际媒体的视野。这并非绝无仅有。实际上,早几年的“养生大师”张悟本,以及让马云等人大肆推崇的李一道长,都被国际主流媒体报道过。只不过,报道的时机往往是这些“大师”涉嫌犯罪被捕,或是在主流媒体批判下颜面扫地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