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现行的材料力学教材中,大多认为临界应力的增大可以提高压杆稳定性。有不少教材将式σ_(cr)/σ≥n_w作为校核压杆稳定性的条件,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值得探讨。按此判断条件,由临界应力计算公式σ_(cr)=π~2E/λ~2知,可通过减低压杆柔度λ值来增大临界应力σ_(cro)又λ=ul/i,可设法增大i值以减低压杆柔度,从而达到提高压杆稳定性之目的。  相似文献   
42.
家庭资本是影响青少年公正体验的重要因素。基于家庭资本、学校公正对待、个人成就和公正体验之间的关系模型对中学生进行研究,发现:家庭资本对中学生公正体验的影响存在一种双通道作用机制,这种影响通过学校公正对待和学生在校公正体验得以发生,并随着学段上升而显著增强。基于此,提出公正观培育建议:消解家庭资本因中介因素而产生的抵制作用,引导青少年对群体身份进行基于差异的发展性认同,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丰富和升华公正体验。  相似文献   
43.
《次韵陈海州书怀》、《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是苏轼咏苍梧山的名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与王安石政  相似文献   
44.
刘喜明  郑航 《声屏世界》2013,(11):59-59
广播电视媒体创优工作,关键在于优选素材、深入采访、精细制作。结合县市级台的工作实践,就是要善于撒“网”抓“活鱼”,要沉下身子“捡”芝麻,要拼足力气“穿”金线,在素材的精选上、采访的精细上、制作的精致上下工夫,精益求精创优各类稿件。  相似文献   
45.
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及其教育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德育实践中,打破从抽象的人性出发、基于社会理想和道德信念实施道德教化的传统,使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充分发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对于全面推进德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如果只是强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突出直接经验和自我体验对道德生长的正面价值,那么就无法摆脱个体德性形成的自发性质,  相似文献   
46.
论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航 《中国德育》2009,(5):14-18
对德育含义的准确理解,是区分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的基本前提。德育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德性教育,直接指向道德人格。区分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的主要标准是:是否为社活动;是否以道德价值为核心;是否指向德性,并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诸方面引发积极变化;是否体现有目的、系统的、持续性的努力;是否体现学习者的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47.
冬爷爷     
郑航 《阅读》2009,(12):29-29
冬爷爷的年龄真大呀! 你瞧, 他那白色的胡子长得拖到了地上。 淘气的春娃娃 摘下了树哥哥的白帽子,  相似文献   
48.
公共心理学是高师一门基础课程,它既要为学生学习教育学和各科教学法提供必保的心理学知识,又要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训练。但是,长期以来,这门课一直存在以掌握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降低了本门课程的理论与应用价值,难怪学生的反映是:“心理学讲起来好听,听完没什么用”,“缺乏操作与实验的心理学枯燥无味”,致使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优化心理学教学,笔者对公共心理学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设想,希望有助于推动高师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更好地完成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所担当的…  相似文献   
49.
赵森  郑航 《中国电化教育》2024,(4):52-58+98
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异化遭遇,偏离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愿景的价值追寻。社会加速理论对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生活步调加速的理论阐释,有助于回应社会加速与道德减速这一悖论问题。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表征为科技加速导致德育的精确量化取向;社会变迁加速导致德育的代际不同步以及普遍知识化、抽象化;生活步调加速带来德育的离身化以及师生负担的增加。道德教育新异化形成的底层逻辑在于,人类在本体论上遭遇安全危机,寄托数字体验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在认识论上坚持理性的霸权地位,导致绝对的技术崇拜;在价值论上奉行资本至上,导致时间和教育被物化。数智时代,对于道德教育新异化的超越,应寻求共鸣、促进德育质的提升;追寻中华文化传统,回溯家的教育意蕴;回归道德教育的本真,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的意义;借助加速主义哲学的成果,拥抱加速,释放技术变革潜力。  相似文献   
50.
教育能力是教师基本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成效与质量,决定教育任务的实施与完成的重要条件.学习化社会教育的变化导致教师职能的转变,因此必须加强对高师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