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263篇
科学研究   236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28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3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图书馆学研究应妥善处理好理论资源与中国问题之间的关系:借鉴域外图书馆学理论而非食洋不化,尊重中国传统藏书理论而非食古不化;注重考察它们在处理当前中国图书馆学问题时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具有"中国气派"的图书馆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2.
在新课改环境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勤于思考,尝试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他们掌握课堂内容,更要结合学生实际特点,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促进英语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快,学得更多,学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3.
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大力推广,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新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渗透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方面知识,具有学科间的融合性和延展性.努力让学生在课内获得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发展,是我们在新课标理念下追求的最终教学目标.数学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如何让学生在愉快的数学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能力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4.
美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这为美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通过对郑州大学美育情况的调查研究与分析,针对我国高校美育现状提出改革措施,希望对高校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提供借鉴与帮助。  相似文献   
155.
从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出发,提出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进一步结合大学数学的特点探讨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6.
王俊 《学子》2014,(9):8
正"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崇尚人文关怀,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是小学品德课程的目标。研究表明在品德学科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和调节功能,要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中乐于学习、主动探究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的热情激发学生"学"的热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达到知、行、情统一。那么教师该如何"添油加醋",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活跃起来?随着课堂的进程,我们可以由浅入深地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进行。一、"添油加醋"于情感启动时小学生的认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时伴随着情绪和兴趣。当课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一、前言许多日本公司的基本哲学是“公司的职员好,公司才能好”,或者是“公司发展的基础是公司职员的发展”。因此,无论在什么样的经济情况下,都必须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并给予强有力的领导。下面所引用的是一条古老的中国谚语。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