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新经济政策,是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邓小平晚年继承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思想精髓,并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上又有许多创新。比较研究列宁邓小平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2.
在供大于求、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求职者永远处于弱势,当急于找工作的迫切心情被某些人利用,从中牟取利益,招聘也就变了味。黑心中介收了钱却不介绍工作、要上岗得先交数千元的“抵押金”、交了数百元的“上岗费”,却发现招聘单位突然“人间蒸发”、月薪2万元的前提条件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销售指标……近期,不少求职者求职过程中遭遇这样的骗局和陷阱。为帮助广大求职者识别不法招聘的种种伎俩,避免个人权益受损,这里为你剖析4类典型的招聘陷阱,以祈对你求职有所帮助。收取各类押金、培训费、上岗费【典型案例】不久前,某高校英语系大三学…  相似文献   
53.
《二月庐漫纪》,是少年闻一多的一组读书札记,也是这位诗人、学者、战士目前所知存世最早的作品,共十六篇六十四则,于一九一六年四月至十二月陆续发表于《清华周刊》。作者时年十七岁,正就读于清华学校中等科三、四年级。二月庐,是闻一多家乡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故宅的一间书房。一多十三岁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以后,每年返乡在此度过两个月的暑假,因以为名。他居于庐内不避酷暑,昼夜披阅不息的情景,在其中等科毕业时(1917)所作的自传《闻多》一文中,有极生动的描述:  相似文献   
54.
国庆的最后一天长假,我值班。坐在值班室的木凳上,从窗台泻下清凉的月光,刚接到父亲的电话,温暖、详和的感觉涌上心头。法国诗人阿波里奈在塞纳河上抒发此刻我的情怀"夜幕降临,钟声悠悠,时光已逝,惟我独留……"  相似文献   
55.
王季思先生的《辨析元明间失名剧本的初步设想》一文(载《戏剧艺术》1987年第三期),就辨析元明间失名剧本的时代和作者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笔者读后受教甚多。由此,联想到了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相反的倾向:极力否认前人对于元杂剧作者主名的确认。因而不揣浅陋,略陈管见。庄一拂先生在他所著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汇考》)中,将八种明代的元杂剧选集中已确认了作者主名的作品归入“阙名作品”。这八个剧目是:《尉迟恭单鞭夺槊(614页)、《保成公径(《汇考》误作“竟”)赴渑池会》(59  相似文献   
56.
一所学校内部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教学秩序很不正常,校园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这所学校就很难设想在这样的环境中使少年儿童能够得到生动、活泼、健康的成长,也很难设想在这所学校中学生能够养成美好的道德情操,勤奋好学的学风,奋发进取、团结向上的风尚。如何优化育人环境?我校主要抓好常规管理、建立良好的校风,注意学生养成教育。其做法是:  相似文献   
57.
58.
财务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日后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或者参加国家专业的各种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会计教学现状入手,对新时期财务会计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59.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对唐诗孟浩然《春晓》和韩僵《懒起》的承袭与隐括,并加以戏剧化展现。宋词《点绛唇·蹴罢秋千》,从版本源流、与韩僵诗《偶见》关系、“倚门”词义演变诸方面分析,李清照作品可能性甚微,署无名氏为宜。许多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深受“文史不分家”传统影响,极力将这两首词与李清照真实生活互相印证,由此作出的解读和判断,难免牵强附会。这对于准确把握《如梦令》创作特色,理性考证《点绛唇》作者,有误导而无助益。  相似文献   
60.
李长风 《生活教育》2010,(11):37-40
“美育”虽然在中西方都有近3000年的实践历史,明确写进我国的教育方针也30年有余,但说起“美育”,很多学生还是感到十分陌生的——近几年我们调查大学低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不知道“美育”一词,更不知道有这样一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