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众多国家开始推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学排名。在中国,作为"舶来品"的大学排名,虽然不足30年,发展却非常迅速。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原因使得民间机构成为大学排名的主要力量,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教育评价理论的不成熟以及民间机构参与大学排名的盈利动机,使得各种各样的民间大学排行榜对社会,包括对高校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本文尝试对在以盈利为目的的"轨道"上发展的民间大学排名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系统的功能发挥不充分,主要问题在于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本文基于系统论的视角,对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核心的复杂系统的元素、功能进行分析,认为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发挥职能,以政策规范或财政引导的方式,促进企业在高职教育中发挥作用,提高高职教育专业分布的合理性,才能有效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充分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始终保持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确立,海峡两岸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将越来越密切。而作为经济发展推动力的人力资源重要的供应站——高职教育,同样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海峡西岸与台湾高职只有充分进行合作办学,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作用,才能更好地为两岸不断深入的经贸合作服务,同时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以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的代表地区,对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的探析,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深受社会的影响,也深深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突现其重要作用,而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人才支撑的作用,这一点学界已讨论多年,但是情况依旧不尽人意。笔者认为:只有进行体制改革,形成相对独立、科学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才能治本。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在校生自主创业意愿较高,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比较强烈,其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流向———中小企业迫切需要高素质、具备较高创业素质的人才。独立学院要创建自己的品牌,成为一流民办大学,创业教育是必由之路。创业教育对于独立学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社会维权系统为高校招生提供了较为公平的外部环境,使其可以围绕科学选才进行制度设计。对考生进行合理的综合评价是高校招生制度走向科学选才的方向。当招生制度需要由自身的制度设计维护公平时,其选才的科学性会受到限制。因此,我国高校招生制度要提高科学性,须提高司法程序的刚性,完善法律法规,增强社会维权系统对公平的维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浅议高考改革新方案的综合素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虽然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录取是"软挂钩",但这一改革毕竟是多年来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的高考迈出的"破冰"之旅,因此成为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契机,推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化,并合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导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举选拔文官的两千年历史,是一个信度、公平性和效度之间互相争斗的历史.在这一斗争中,信度和公平性渐渐占到上风.选拔的方法、过程、结果越来越可靠,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公平,可是选拔结果也越来越与选贤拔能的初衷脱节,最终效度变得非常低.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就十分注重以考试选才,考试在当今中国也被广泛使用,尤其是高考制度,具有广泛而重大的社会影响.古代科举与当今高考的考试后效都十分明显——在做出巨大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具有重大消极影响的弊端.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古代科举与当今高考为例,尝试对大规模高利害考试的利害分布及其产生的负面后效做初步研究.科举与高考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负面后效,其根源在于利害与风险的高集中性,承载着过重的责任与重负.根治负面后效的最有效措施莫过于分散其利害的高集中性,将其评价功能和利益分配机制予以疏散,对人才实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灿烂的文化。有些文化不留痕迹,无从考寻;有些文化,辗转曲回,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内发原生的,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