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0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陈卫平 《博物馆研究》2006,(3):10-13,59
本文分析了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实践和他关于博物馆的一系列论述,指出在博物馆融合科学与人文,有利于全面发展博物馆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本文还简述了南通博物苑近年来探求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大力推进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2.
康德将人类的活动分为三类:实际的、认识论的和美学的.往昔讲求实际的商业活动与讲求认知的科学活动,对于美和艺术是不能染指的.但随着时代变迁,文学、艺术早己不再超然,它们从宫廷、贵族、沙龙那里走入十丈红尘.而所谓的后现代社会的来到,则更是彻头彻尾地将商品化的逻辑渗入到这个领域之中.解构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作品摇身变为商品,文学的主体也自作者灵魂深处异化为与读者的对话和诠释.如今,读者论高举的旗帜是:作品的诞生不在文本完成之时,亦不在出版的当下,而在于有人开始阅读.尽管作品的价值和阅读人数的多寡并无一定关系,但阅众的多寡却可以决定作品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23.
建构主义与博物馆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物馆应该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校外课堂,广大群众实施终身教育的开放式学校。近年来,西方博物馆学界为了推动博物馆教育的发展,对于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理论如何应用于博物馆实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丰富的理论成果。本拟对这方面的学术动态加以初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4.
什么是科学的哲学史定义?这是哲学史教学和研究中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而这一个问题的争论又是和如何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考察哲学史密切联系着的。冯契同志把哲学史定义为:根源于社会实践的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这一概括已得到不少同志的赞同。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近似于具体概念的哲学史定义,是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5.
126.
本文立足于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认为不仅要考察传统文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而且要从近代中国中西哲学合流的历史进程来分析这两者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历史背景;应注重分析中国的农民文化传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通过对农民文化传统的两重性的阐释来全面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在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实现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应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研究,借以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只是对西方哲学的概括和提升,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概括和提升,由此我们可以说,中国传统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形成同样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127.
采暖系统节能主要有锅炉、室外供暖管网、室内供暖系统节能组成。本文仅对节能建筑中室外供暖管网、室内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怎样认识、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当前思想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有没有不同的形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环节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现代新儒家的区别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帮助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9.
正主要发生在1980年代的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一次规模较大的思想争鸣。研究这一当代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争鸣,有以下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第一,人道主义概念的确切涵义是什么?在当时的争鸣中,很多论者使用的人道主义概念并非是一致的,因而一些问题的争论其实无法形成焦点;第二,人道主义在西方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是当时争鸣的中心之一,两者都源于西方,因而梳理清楚西方人道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无疑是必要的;第三,这场思想争鸣对于当代中国思想史的意义是什么?30年的时间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