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737篇
科学研究   16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20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中国丛书综录》等丛书目录所载词集类丛书甚为丰富,然囿于中国古代典籍浩繁等原因,失于收录者仍时或有之。兹依吉林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文献,补辑漏收词集类丛书目录4种,并作叙录。4种词集目录分别是:《花萼联咏集》、《海宁三家词》、《寿香社词钞》、《雍园词钞》。  相似文献   
72.
信息时代到来,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社会信息共享效率大大提高,大众需求也随之提升。大量城市网红建筑及“打卡点”的出现表明建筑设计传播过程已不能忽视当下新媒体传播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这些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成为社会公众与城市文化生活联结的“桥梁”。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建筑设计传播过程进行解读,以与公众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城市文化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传播学理论提出以建筑功能与形式统一为底线,通过建筑外界面视觉感官建立第一印象,通过建筑文脉符号加快信息传播及接收速度,通过开放公共的内部空间体验加固信息传播效果,通过数字技术手段丰富建筑信息的表达方式和公众感官体验。最后提出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拟态传播环境促进建筑信息传播效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73.
与老师共处     
红遍百老汇的魔术师霍辛·萨斯顿在观众中极有人缘儿,这使他超越了许多技术方面比他更优秀的魔术师。是什么使他做到了这一点呢?霍辛·萨斯顿宣称,他没有一次在走上台时不是一再地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这就是一位有史以来最著名的魔术师所采用的秘方。也正是由于他保持这种信念,才使他打败了其他魔术师,压倒性地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喜欢”在人际交往中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当魔术师在心中默默念叨着“我打心底里喜爱观众”的时候,在连他本人甚至连观众都没有发觉的地方,即人类内心的无意识部分产生了作用。美国纽约柯…  相似文献   
74.
生气     
妈妈生气像头狮子大声呀叫爸爸生气像个高压锅直冒气我生气像只小老鼠在房间里窜来窜去  相似文献   
75.
载体独特,先“一般”后“特殊”。平常“姥姥坐在小板凳上”剥;临别前夜“姥姥面前摆着一袋剥好了的南瓜籽仁,借着微弱的灯光,弯着腰,静静地剥着”。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等着我”,应删除——当时姥姥还在世!此文主旨多元,可变格用于“童年”材料作文,变格措施是:不将“姥姥到了天堂”作为前文的潜台词,增补姥姥转述“南瓜籽仁”的童话。  相似文献   
76.
77.
最大摄氧量(VO_2max)、最大氧债量(O_2debt max)、耐乳酸能力、无氧阈值(A·T)以及肌肉中ATP、CP的量是与游泳成绩密切相关的几个因素。短距离的全速游应以综合这些能力的力量、神经、快速肌肉收缩为训练目标,并要有计划地进行。在训练中,每阶段都有必要  相似文献   
78.
79.
老舍,原名舒舍予(1899—1966),现代杰出小说家,剧作家.所作旧体诗,也清新可喜.老舍曾说,“对于旧诗,我并没有下过多少工夫,所以非到极闲在的时节,决不动它.”比如夏日入乡村居,“眼前的山水竹树与草舍茅亭都好象逼着我说些什么;在我还没有任何具体的表示的时候,我的口中已然哼哼起来.哼的不是歌曲或文章,而是一种有腔无字的诗.我不能停止在这里,哼着哼着便不由的去想些词字,把那空的腔调填补起来,结果,便成了诗,旧诗.”(《旧诗与贫血》)这话值得玩味.它道出了老舍作旧诗的个人特点,但这又不脱离中国文人吟(哼)诗的共同意味.旧诗,尤其是近体诗——律、绝二体,正是“有腔”,因而作诗的人不免“哼哼起来”.虽说起初“有腔无字”,其实已动了诗兴,也就是“情动于中”,欲形于言.比如“眼前的”什么什么“都好象逼着我说些什么”,于是“哼着哼着便不由的去想些词字”,在这里,一个“逼着”,一个“不由的”,微妙地表现了诗人的创作过程的特点.其实这又正是表明了老舍在旧诗方面的“工夫”.至于老舍说他“非到极闲在的时节”决不写旧诗,这也不必全信.他会忙里偷闲,动中取静,倒是真的.  相似文献   
80.
傅炯业 《文学教育(上)》2008,(18):F0004-F0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