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0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学在近现代经历了一个祛魅的过程,逐渐褪去了中世纪大学的神圣性和神秘性。政府和其他资助机构的资金支持以及随之而来的问责重压,大学的主动逐利行为和主动自我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使大学从万众仰慕的卡里斯玛变成了售卖学术服务的服务生,从高深莫测的"象牙塔"变成了市场般人皆可进的培训班。世俗时代的矛盾内在包含了自我超越的可能性。作为大学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环节,大学在未来某个时期仍然存在着返魅的可能。为了那个时代的到来,我们每个知识分子都不应在这世俗时代放弃对道德和灵性的修炼与追求。  相似文献   
62.
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教学理念的变革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带来高等教育精英色彩消褪,大学的办学理念、师生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学教学理念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如从单纯的高深学问向高深学问与高深技能并重扩展,从单纯的知识学习向复合型学习转变,学术旨趣与职业取向渐趋融合,以及"有教有类,各类分享"教学理念的形成等。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学教学理念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交往理论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包含着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人们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前一个方面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后一个方面则表现为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教育活动自然也包含着这样两个方面。以往的教育主客体理论,由于其哲学基础没有摆脱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个哲学第一原理的局限,其中的“主体”规定无法逾越单个的“自我”的限定,因而它无法在一个教育活动中同时确立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这样,以此为基础的主体性教育理论就陷入了重重的逻辑尴尬。最为突出的一个矛盾  相似文献   
64.
为交往的教育理论辩护--与张应强教授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交往的教育理论的有关批判提出质疑,就理论界在这方面的若干误解进行简要阐释,论述交往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本质以及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5.
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其横向和纵向结构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才能较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多方面效益。我国在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决不能仅仅关注简单的数量增长,更要特别关注高等教育内在结构的多元分化发展。  相似文献   
66.
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主题与我国教育改革走向探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改革主要是围绕着这样一系列主题展开的:一是在新的意义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二是重新调整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是协调政府与市场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四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在教育管理中的关系;五是积极采取应对教育国际化的措施;六是建设学习化社会。我国教育改革总体上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一致的。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分权与集权的关系、教育国际化和构建学习化社会,仍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7.
汶川大地震刚刚过去,余震尚未平息,人们还都沉浸在哀痛之中。网络上流传“文烛”写的一首题为《孩子,来生我们一起走》的诗,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作为一名教育研究工作者,当我读到其中“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这一句时,除了为之心酸,更多了一份心灵的震撼。它让我再一次痛心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教育现象的科学分类是教育学科学化必须首先面对的一个基础性、前提性的任务。就人类社会全部的教育现象而言,教育学目前所使用的教育现象分类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十分粗陋的,根本不足以对教育学的科学化形成有效的支撑。我们可以从分类学、类型学、谱系学和发生学等几个维度来展开教育现象的分类研究,在逐步引入数学和信息技术等手段的同时推进其自身的科学化发展。作为一个尝试性的开端,可以初步描绘一个由16种教育现象构成的教育现象进化树,并举例简要说明教育现象科学分类在解释实际教育问题时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9.
德育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育”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的“德育”至少有这样四条义项,即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的德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方面的德育、作为学校一项课程的德育和作为一切教育活动之道德维度的德育。道德既指客观社会伦理,也指主观价值观念,道德研究和德育研究因而也须面对价值问题和科学问题这样两类性质不同因而无法兼容于同一逻辑体系之中的问题。生成于德育研究领域并逐渐独立出来的作为一门科学的德育学或德育科学,可以专注于德育领域科学问题的研究,而将其中的价值问题研究交还给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正如马克思所言,“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非他律,因此,人若在德育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因而丧失了精神自决,则德育必然会走向其自身的反面,这就是德育的异化。德育异化是我们在德育领域碰到的很多问题的认识根源。重建和坚守人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克服德育异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0.
项贤明 《教育研究》2021,42(2):45-55
每一学科都从其独特角度为我们生产属于该学科的知识,这是一门学科获得独立地位的基础。由于学科发展历史和师资培养实际需要等特殊原因,导致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十分庞杂。教育学知识体系的这种逻辑异质性,直接影响了教育学的内在严密性和学科同一性。对教育学知识进行必要的甄别和清理,包括厘清教育学核心知识和外围知识的关系,从而在逻辑上保持教育学知识体系的自洽,这不仅是教育学进行有序且有效的知识生产之需要,而且也是教育学科学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科学化意义丝毫不逊于方法的实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